在頒獎典禮結束后,嘉賓們移師斯德哥爾摩市政廳,出席盛大晚宴。
這次真的是諾獎得主湊滿一桌子了,沈奇這桌的嘉賓全是各類諾獎得主,餐桌是長條餐桌,大家先吃飽喝足,稍后還有舞會。
加拿大女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老太太八十幾歲,她是文學獎獲得者,老太太身體還算不錯,戴著假牙,吃點沙拉,能喝兩口白葡萄酒。
“年輕人,你很了不起,創造諾貝爾獎最年輕紀錄了吧。”文學獎老太太對沈奇贊譽有加。
“親愛的瑪格麗特,其實我還是很期待創造這個紀錄的,但很可惜,創造紀錄的并不是我。”沈奇舉起酒杯,向女作家敬酒。
沈奇27歲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史上比沈奇更年輕的獲獎者是勞倫斯-布拉格。
勞倫斯-布拉格出生在澳大利亞,后隨著名物理學家、他的父親老布拉格去了英國,在劍橋三一學院學習。
1915年,小布拉格和老布拉格這對父子聯合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獲獎理由是父子倆發現了X射線衍射的布拉格定律,這個經典定律后被寫入大學物理教科書。
小布拉格獲得諾獎時才25歲,他創造的最年輕紀錄至今未被打破。
科學界有時也得拼爹,當時名震學術界的老布拉格愿意帶親兒子一起飛、一起拿諾獎,這無可厚非。
真的是很難破紀錄,沈奇在物理界出道太晚,鞭長莫及,他一輩子也破不了小布拉格保持的紀錄。
“不管如何,30歲以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迄今為止只有勞倫斯-布拉格和你,奇,你是把神奇的鑰匙。”雅尼-斯德加是法國物理學家,五十幾歲,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他還有他的一位同事,和沈奇平分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獎金。
這一桌子不缺諾獎得主,但菲獎得主只有沈奇一位。
沈奇還蠻受歡迎的,他身份特殊,二十幾歲雙提菲獎、諾獎,大家都喜歡跟他聊天。
“斯德加教授,我看過你寫的文章,棒極了,為物理干杯。”沈奇舉杯,敬這位在英國工作的法國物理學家。
“嘿,奇,我去過普林斯頓很多次,好像很難見到你。”今年的醫學獎得主之一喬治-布朗來自哈佛大學,他跟沈奇聊了起來,曾經都是常春藤的盟友,自來熟。
“喬治,據我所知,普林斯頓并未設置醫學部。”沈奇跟布朗教授接上頭了,這位美國醫學專家因免疫機制方面的研究喜獲諾貝爾醫學獎。
“我最深愛的女人,在普林斯頓。”布朗教授幸福又糾結的說到,據他自稱他目前單身。
其實在美國四十幾歲不結婚也屬正常情況,沈奇關切詢問:“她在普林斯頓哪個部門,需要我幫忙嗎,喬治?”
布朗教授敬沈奇一杯酒:“她在普林斯頓數學系工作,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普林斯頓數學系的女職工并不多,沈奇隨便套了幾句話便得知真相:“是她?”
布朗教授說是她是她就是她,如果娶不到她,那這輩子就娶科學為妻。
這個場合非常的國際化,沈奇與各國專家學者、文學家藝術家、經濟學家政治家高談闊論,交換名片,認識了不少新朋友。
去年沈奇結婚,就請到兩位華人諾獎得主。
情有可原,去年沈奇在數學之外的領域,混的不算太好。
如果沈奇今年結婚,還真有可能請到一桌子諾獎得主,各種類型的都有。
再結一次婚是不可能了,沈奇的太太已經懷孕,明年就生了。
沈奇發了些他和10位諾獎得主合影的照片、視頻給歐葉看,讓老婆安心養胎,適當觀摩諾獎得主的集體照及集體活動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