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教授手里也有個平臺電腦,他一邊操作平板電腦一邊說到:“沈院士,請查閱編號為A107的文件。”
沈奇點開A107文件,大量射電天文圖譜和相關數據展現在他眼前,這些數據來自FAST。
強大的FAST精確給出了大質量恒星形成區的H2CO脈澤與H2CO吸收線的譜,這一源中既有H2CO脈澤又有H2CO吸收線,脈澤與吸收線成分的峰值流量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銀河系內恒星形成與化學演化,并為銀河系大尺度結構研究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撐。
瞿教授團隊已完成多普勒校準,譜線模式參數表中的數值密密麻麻刷了十幾頁。
這似乎像是一份論文稿的雛形,在A107文件的最后,瞿教授團隊的目光鎖定在英仙座懸臂。
更確切的說,是位于英仙座懸臂的一團星云。
“重大發現呀!”沈奇猛的拍了拍大腿,他問瞿教授:“這團星云是什么時候發現的?”
“今年2月,這團星云首次被FAST探測到。”瞿教授說到,“我們驚奇的發現,它的氫豐度比常規超新星殘骸高得多,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它的形狀如同展開翅膀的蝴蝶,我們暫且稱其為蝴蝶星云。”
蝴蝶星云距地球六千多光年,沈奇眼前的數據,實際上描述了蝴蝶星云六千多年前的狀態。
至于瞿教授的疑惑,并不需要他長篇大論的耗費口舌去跟沈奇講解。
有圖有真相,沈奇看圖譜和數據就能瞅出端倪。
蝴蝶星云漂浮于廣袤的黑暗虛空中,理論上來說,它是恒星爆發后殘留下的殘骸星云。
人類科學家通過多年的研究,已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天體物理理論體系,死亡的恒星外層氣體會被炸飛,核心則坍塌為微小致密的中子球,以及吞噬一切的黑洞。
然而,蝴蝶星云的內部并未被探測到存在中子球或者黑洞。
沈奇陷入沉思,這是為什么呢?
瞿教授試探性的提出了他的見解:“沈院士,你覺得有沒有可能,在蝴蝶星云內部存在大量暗物質?這是我們能想到唯一合理的解釋。”
沈奇身子微微一抖,并未立即回話。
沈奇曾在“物理學框架模型”又稱“沈奇猜想”中預言過,宇宙中不存在暗物質。
沈奇也曾在公開場所說過,咱們別花費太多精力研究暗物質,不如多關心一下反物質的研究。
暗物質到底是啥玩意?有人說它是一種尚未被發現的粒子,還有人說它是來自更高維度的投影。
固執的物理學家們在地底修建巨大的水槽,期待暗物質忽然有一天撞上顯物質。他們無比渴望見證暗顯相撞的第一縷微光。
遺憾的是,暗物質從未現身。
現在,瞿教授列舉出詳實可信的FAST觀測數據,并通過合理的邏輯推演,預測位于六千多光年之外的英仙座懸臂蝴蝶星云存在暗物質。
真要被瞿教授預測中了,瞿教授則瞬間升級為瞿大佬啊。
而沈奇將被無情的打臉。
當然了,如果蝴蝶星云處的確存在暗物質,檢測到那些暗物質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做到。即便人類建造出了光速飛船或者光速探測器,飛去蝴蝶星云也得六千多年的時間。將信息傳回地球,又需要六千多年的時間。
打個臉需要一萬多年才能實現,誰特么能活那么久啊。
沈奇將平板電腦還給瞿教授:“瞿教授,我需要全部的原始數據。”
瞿教授點點頭:“沒問題,原始數據已經拷貝完成,給沈院士備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