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八減一加七等于幾?”
“十四!”
“四十八加五十二減去六十三等于幾?”
沈諾菲驚呆了。
歐葉也驚呆了。
沈奇你教育女兒的方式太激進了吧?
怎么就從“八減一加七”直接跨越到“四十八加五十二減去六十三”了?
沒有一點過渡的嘛?
“喂,兩位數的連續加減運算,不是小學一年級的數學題目吧?”歐葉對沈奇說到。
“老婆你讀一年級時,能不能心算出四十八加五十二減去六十三等于幾?應該可以吧,你是數字女王。”沈奇說到。
歐葉:“我不是跟你說了的嘛,我小學數學很一般,初中時大病一場,落下病根,數學卻莫名其妙的好了起來。”
沈奇:“我做過研究,最強大的六七歲兒童,能心算出一百以內的連續加減乘除運算,甚至一千以內。”
歐葉:“可諾菲才三歲啊!”
這時,沈諾菲說到:“三十七。”
“哈哈!”沈奇撫掌大笑,果然是我的女啊。
“諾菲天才呢,還真的心算出來了!”歐葉立馬忘記她剛才說過的話,笑的很開心。
“接下來,由媽媽教諾菲加減乘除心算的技巧和原則。”沈奇的意思是,讓歐葉把諾菲當作最聰明的六七歲小學生,將歐氏速算秘訣傳授給諾菲。
沈諾菲在迅速的成長,從身體到心智,從科學到文藝。
西城威華幼兒園。
何老師正在教大班的小朋友學習詩詞。
五六歲的孩子能記住一些詩詞,哪怕很多字不認識,只要老師教的好,孩子用心去背誦,也能出成果。
沈諾菲跟大班的孩子混在了一起,她在聆聽何老師的授課。
“小朋友們,跟何老師一起讀,床前明月光~”
小朋友:“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大班的小朋友畢竟五六歲了,他們很聰明,很快學會了《靜夜思》。
光教孩子們死記硬背,那太low了,何老師耐心講解了《靜夜思》所描述的場景、所隱含的意義。
“所以這首詩歌的作者是?”何老師問到。
“李白!”小朋友們答到。
“非常棒!”何老師表示滿意,現在的小朋友真的很聰明,老師教什么,小朋友一下子就學會了。
“《靜夜思》講的這個故事,是和故鄉相關,李白在詩中表達了對故鄉的懷念。那么接下來,何老師再教大家一首李白的詩歌,叫做《登金陵鳳凰臺》。你們想要學嗎?”何老師笑容可掬的說到。
小朋友們渴望進步渴望知識:“想學!”
西城威華幼兒園的教學水平真的很高了,大班就開始學《登金陵鳳凰臺》。
何老師富于感情的吟誦起來,教學屏幕上投射出相關文字、圖畫、動畫,以幫助小朋友們加深理解:“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對于大班學生來說,完全理解《登金陵鳳凰臺》是很難的。能全文背誦下來就很厲害了。
“好了,何老師念完了一遍,下面我們開始第二遍,我讀一句,大家跟著我讀一句。咦,沈諾菲小朋友,你站起來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