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休息了一晚,次日早上,沈奇等來自首都的領導專家乘坐直升機視察“光點計劃”地面工程。
直升機往西南方向飛去,不久已達陽關鎮上空。
古人云“西出陽關無故人”,今人曰“一路一帶之上皆是朋友”。
絲綢之路上的運輸工具進行了升級,中歐列車替代了駱駝。
從駱駝到火車,它們所承載的使命并沒有發生變化:貿易、交流、世界人民大團結。
從敦煌到陽關,仍以旅游業拉動GDP。莫高窟前游人如織,月牙泉畔歡歌笑語。
出了陽關鎮往西飛行,沈奇俯瞰下方,旅游業覆蓋的區域到此為止,夾山以西皆為軍事管制區,高高的鐵絲網連綿不絕,全副武裝的軍人二十四小時巡邏。
軍人守護的是一座座造型各異的工業建筑,有的已完工,有的正在建設。
戴著安全帽的工程師和建筑工人緊張有序的開展建設工作,一臺臺如金屬巨獸般威武的施工車輛在他們的指揮下靈活的揮舞機械臂。
歡樂興奮的驢友,肅穆威嚴的士兵,一絲不茍的建設者。
歷經千年的石窟,影幻游龍的泉水,熱火朝天的工地。
以直升機視角俯瞰這一幕幕場景的變換,只需十分鐘。
沈奇不禁吟誦道:“西出陽關無故人,西出陽關真英雄!”
“沈院士還挺文藝!”趙主任大喊道,直升機上全靠喊。
沈奇高聲說到:“這些可愛可敬的工程師、建筑工人、軍人,都是國家的英雄!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他們必將載入史冊!趙主任,你戴上耳機吧,喊久了嗓子不舒服。”
趙主任戴上耳機后仍習慣大喊:“是的,他們都是默默奉獻的英雄!國家絕不會虧待流血流汗的英雄!”
“下面這塊地方,是叫黑龍坑吧?”沈奇邊看地圖邊觀察地面上的環境。
趙主任答道::“對,黑龍坑!以前是個鐵礦。”
沈奇關切的詢問:“這塊區域被‘光點計劃’征用后,鐵礦職工去了哪里?”
負責整個項目后勤工作的趙主任說到:“我們在敦煌和酒泉蓋了安置房,鐵礦職工及家屬搬去了安置小區,他們有了新的工作,生活的很好!”
沈奇點點頭道:“那就好,那就好,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群眾服務。”
了解完移民安置的情況,沈奇轉而和游總工交流工程技術方面的話題:“游總工,據我觀察,地面配套設施的建設進度蠻順利的。”
“地面工程的建設進展符合我們的預期,沈院士你看,下面這一片建筑就是地面工程控制中心,前面是發電區。”游總工指向遠處說到。
控制中心所在的黑龍坑,已看不到什么植被了。
繼續往西飛行,沈奇視野范圍之內所睹全是黃沙。
這里是庫姆塔克沙漠,再往西則是著名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在庫姆塔克沙漠的上空,沈奇終于親眼見到了“光點計劃”地面工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無盡的沙漠里鋪設著銀光閃爍的國產超大型微晶硅薄膜電池組,從側面看它們按照某種規律高低錯落的排列布陣,如同無數銀色盔甲矗立在黃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