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三聞言砸吧砸吧嘴,一邊加鹽一邊說道:“少爺,這么多鹽巴都夠我們家吃好久了。”
聽到劉老三的話,黎安民沒好氣的說道:“等少爺我的事成了,這一塊玻璃賣的錢夠你買一輩子吃的鹽了。”
見劉老三加了差不多有半斤了,黎安民連忙喊停,要是再加下去,等會兒燒出來的玻璃液可能會乳化了,到時做出來的玻璃可能就如同后世的磨砂玻璃一樣,那就虧大了。
趁著還在燒制玻璃液的時間,黎安民讓人把已經退火的玻璃液繼續壓出來。
這些玻璃雖然不能用來搭暖棚,但是做鏡子時沒問題的,反正都比銅鏡要好得多。
又等了一個多時辰,加鹽的玻璃液才算燒好,黎安民讓人照本宣科的重復先前的步驟。等玻璃稍稍冷卻凝固以后,黎安民讓人用夾子把玻璃板夾到一邊,把那個長方形鐵框放到火爐邊上,要讓這東西要保持一定的溫度。
見眾人都圍著這塊玻璃在好奇的看著,黎安民走過去對那塊玻璃板查看起
(本章未完,請翻頁)
來,雖然氣泡還是有,但是已經很少很少了,再稍稍改進一番應該就沒問題了。
除此之外。比起現代的玻璃,此時的玻璃板摸上去還有一點粗糙,但還是比較透明平直的。
不過在這個時代這品質已經是世界前茅了,更何況這玻璃板全世界唯此一處有,這東西要是弄成玻璃鏡,絕對是最高檔的貨色,所以黎安民暫時也就沒興趣把玻璃細加工的打磨一遍。
“好了,繼續,把剩下的壓完,一會兒再重新燒一鍋。”黎安民先是交待了眾人一番后又對劉老三說道:“鹽巴不用再加了,不過得改變一下步驟,在玻璃液冷卻前試著用那些陶管不斷攪拌坩堝中玻璃熱液,把玻璃熱液中的泡沫盡量攪拌冒出,最后才加入食鹽做澄清劑試一下。”
“好的少爺,小的明天就試。”劉老三聞言有些激動的應道,少爺把這么重要的一門手藝教給自己,自家以后吃喝不愁了。
黎安民想了想又交待道:“另外,帶著匠人們再多起幾個窯爐吧,這一口不大夠用。”
“是,小的一會兒便去安排。”劉老三連忙應道,現在莫說要他把搭建窯爐的技術獻出去了,就算讓他去拼命都沒問題。
現在玻璃板做出來了,接下來便得把鏡子也做出來,這是目前對黎安民來說來錢最快的買賣。
這個時代用的基本都是銅鏡,并且也只有大戶人家才擁有銅鏡。銅鏡雖然照人也很清晰,但比起玻璃鏡子來卻是要差得多。
現代的玻璃鏡基本都是通過在鏡子后面鍍上鋁,讓鏡子能夠將人清晰地照出來。
不過現在黎安民顯然是不可能提取鋁的,因為鋁的提取需要進行電解析。
而傳統的銀鏡反應需要硝酸,氨水,葡萄糖等東西,他同樣也沒有辦法通過化學鍍銀辦法生產鏡子,畢竟有些工業品在沒有電之前是根本無法生產的,再說,如今這個時代,白銀也是貴重無比,他也不可能傻到用鍍銀法來制造鏡子。
思來想去,黎安民認為以他現在的條件只能采用玻璃,錫箔,水銀三種東西得到鏡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