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話又說回來,想要提高這些土著的工作效率,只有兩個字:很難。
原因很簡單,他們之前都沒有接觸過農業種植,你能怎么提高?
或者說,你就算提高又能提高到什么程度?
所以,想要這幫土著提出什么建設性意見,還是算了吧。
至于方隆,他或許能提供一些意見,但是他的作用也僅限于此了。
否則他不會問唐小川有什么辦法,而是直接告訴唐小川要怎么做了。
想到這里,唐小川有一些痛苦的揉了揉自己的眉心。
在現代農業當中,很多地區都已經采取機械化生產。
耕地可以用拖拉機,種植可以用專門的插秧機,灌溉可以用抽水機,收割可以用大型收割機器。
所以,現代農業當中,一個人可以耕種數十畝地,或者上百畝地都是可以實現的。
而在海島世界,這些大型農業機器就別想了。
耕地只能依靠人力,種植也同樣是依靠人力,灌溉好一點,現在已經實現了引水渠進行灌溉。
不過農業生產種植的最后一環的收割,同樣的只能使用人力收割。
所以這其中需要的人力,那是一個天文數字。根本就不是唐小川現在能夠負擔得起的。
所以,這個看似不是問題的問題,現在卻變成了唐小川最為困難的一環。
“難道真的沒有辦法了?”唐小川感覺有一些難辦。
就買唐小川感覺棘手的時候,他突然聽到了一聲“哞哞”的叫聲。
“咦,這是什么叫聲?”這一聲動物的叫聲把唐小川從沉思中給驚醒。
他抬起頭看向叫聲傳來的方向,就看到幾頭小黃牛正在遠處的地方,悠閑的吃著草。
現在唐小川他們處于難道偏西的位置,而那幾頭黃牛,則在西島的南端,悠閑的吃著草。
“對了!我怎么沒有想到!”唐小川突然的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他剛剛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土著的工作效率,但是一直沒有想到,其實最簡單的辦法,不是去改變土著,而是給他們配備一些工具就好了。
這里說的工具,不只是單單獨獨的是指給土著的鋤頭之類的工具。
而是說的其他的農業生產工具。
比如可以用來協助耕地的牛和曲頭犁。
簡單的來說,就是唐小川之前想的辦法,都是從人身上想,根本就沒有想過,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上,這些可以幫助人類耕種的動物,才是人類的好伙伴。
就比如說,一個成年人,有鋤頭挖地,一天才能挖多少?
一頭可以耕地的黃牛,輕輕松松的可以耕耘數畝土地。
犁地的時候,可以用黃牛幫忙,種植的時候,也可以。
而灌溉已經實現了自動化的灌溉,那么最后剩下的,就只有收割的時候了。
這個目前沒有什么好辦法,可以用動物來協作,但是僅僅是收割的話,就算島上全部人員都參與進來,也不過短短幾天就能收割完成。
所以,在整個農業種植的生產活動中,需要島嶼上面,全部人員參與的時候,也不過才幾天的時間,不會的耽誤太多的時間。
“方老,你對之前農村里面的那些工具,了解的多嗎?”唐小川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