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巴士底監獄與世隔絕,羅杰并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繼續過自己悠閑的日子。
隨著一車車的建筑材料運進了監獄,衣帽廠外的荒地很快就成了工地。
當秋季來臨時,打火機廠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雛形,新來的政治犯也開始被安排出來工作。
這批的犯人每天都能看見瞎轉悠的羅杰,很好奇這個有獄警跟著的犯人,為什么不用工作也可以放風。
早就了解情況的犯人,一般都會解答新人的疑惑,告訴新人羅杰與打火機廠的關系,告訴他們羅杰為什么能過得這么自在。
雖然犯人們還不知道什么是打火機,但都知道自己能走出昏暗牢房,是得益于羅杰這個人。
對他們而言,能夠從昏暗的牢房出來工作,不但不是對自己壓榨,反而是一種難得的放風。
當然,這主要是因為監獄的犯人實在太多了,犯人們都是輪換著出來做工。
如果讓犯人天天出來工作,或許他們不但不會敬重羅杰,反而會因此懷恨羅杰這個始作俑者。
羅杰不在乎犯人們怎么想,他現在每天都按時出來散散心,看一看工廠建設的進度。
雖然他好幾次都有機會,避開馬歇爾的視線,偷偷地帶點小工具或鋼筋回牢房,但羅杰都強忍著沒有行動。
巴士底監獄既然能關超凡者,那肯定不止艾德文這么一個超凡者,羅杰現在還不確定暗中有沒有超凡者,在監視著自己的一舉一動。
人的戒心會隨著時間而松懈,再長期的監視總是會有放棄的時候,羅杰明白自己現階段什么都不做,就是最大的作為。
他早就準備好了,用足夠的耐心與時間,來扮演一個想過好日子的犯人。
隨著一車車的機械被運進新工廠,羅杰也忙碌了一陣子,但在第一個煤油打火機生產出來后,又很快地恢復了悠閑。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隨著打火機廠的利潤越來越高,犯人們的待遇得到了一次提升,不但面包不再像以前那么難吃外,還多出了一頓早餐。
早餐好不好吃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從無到有的這個結果。
犯人很清楚待遇為什么提升,從這一天起,他們對羅杰便更加敬重了。
隨著天氣開始變涼,打火機廠也正式走上正軌,羅杰又向大隊長艾德文提議,把衣帽廠也改成打火機廠來增加收益。
而且他還建議在機器拆除前,讓犯人們多生產一些冬裝和被子,等天氣冷了就發給他們使用。
艾德文采納了羅杰的建議,這個好消息很快就在犯人們中間流傳了開來。
當第二間打火機廠也開始投產時,犯人們領到了他們之前做的衣服和被子。
從這個時候起,所有的犯人們見到羅杰都會向他行禮,比對看管他們的獄警都要敬重得多。
在冬季悄悄來臨時,巴士底監獄仿佛已經成為了羅杰的主場。
幼苗,求收藏,求澆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