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家兩老有些沒反應過來:
“哪個石家大郎???”
石家村是個雜姓村子,在前朝戰亂逃難至此,被如今的大魏安撫定居在沐陽縣下轄的一個村莊,這里以石、王、時、柳四姓為主。
當年官府讓四姓抓鬮定村名,是石姓的族長得了好運氣,自此這個雜姓村固名‘石家村’,四姓共修用一個宗祠。
石姓村民在當年就有三四十戶之多,如今百年過去,人口更是枝繁葉茂地穿插在東西二村,與其他幾姓毗鄰而居。
而時家大房所在位置則為東村。
這里幾乎占據了大半石姓人口。
光是東村的‘石家大郎’就有不少數,所以也不難怪時家兩老一時間的糊涂。
倒是蔣春紅被這一打岔,猛然就給忘了,好一會都沒能想起來那個‘石家大郎’是哪個。
急得兩老喲,那心肝跟螞蟻撓癢癢似的,嘴巴都快給燎出泡來。
時老太太也坐不住了。
下炕穿鞋,決定走一趟西村。
“老頭子,老四不在家,老四媳婦也不曉得知情沒有,我得瞧瞧去,不然這心里始終不得踏實......”
時老爺子也忙跟著下炕,“是得去瞧瞧,老婆子,我也一起去。”
“你去做啥?你個大男人還摻和女人家的事情干啥?要真有這種事,回頭準有你忙活,你那腿腳這些日子下雨本就犯了風濕的老毛病,才好沒兩天就折騰?給我好好待著,我去去就回。”
時老爺子就想瞧瞧四丫頭這會怎樣了,但老妻說得也對,有些女兒家的事情還真不是他這個老男人可以聽的。
才下地的腳又收了回去。
并叮囑道,“那你快去,有啥事好好說,這些年老四媳婦也不容易,可千萬別惱她。”
“哼,還用你在這里做好人,我還不曉得?”
時老太太氣笑了,哼唧了一聲,抄上繡簍子,拿上針線和繡鞋快步出了門。
蔣春紅剛才插不上話。
這會忙熱切的要跟上:“爹,那我隨娘去瞧瞧。”
跟上時老太太,“娘,一人計短,二人計長,我跟你去總也能幫忙出出主意。”
時老太太這會最不想瞧見這個兒媳婦。
看著蔣春紅那真是忍不住氣不打一處來。
“你還幫忙出主意?別瞎搗亂了,連個石家大郎都說不清,就這你還想糊弄我們兩個老的摻和四丫頭的婚事?老大家的你可別耽誤事,有那閑情還不如多瞧瞧你們二房的梅氏,我瞧著她這些日子不對勁,你尋個大夫給她瞧瞧,指不定是懷上了也有可能。”
時老太太也懶得跟老大媳婦多費口舌了。
但底下的孫子孫媳婦她還是很關心的。
囑咐了兩句這才走了。
蔣春紅原本也想跟著去瞧熱鬧的。
但聽到老太太說梅氏可能有孕,她掂量了一下兩頭的輕重,還是決定留了下來,就這會的空檔,老太太已經走出院子老遠了。
也是這會,她突然福至心靈般一拍腦門,“哎我這個腦瓜子,這石家大郎不就是那石大山嘛!娘哎,石家大郎就是西村頭那石大山,四弟收的那個學生!”
生怕走遠的老太太沒聽見。
蔣春紅還抬手作了喇叭狀輔助。
遠處時老太太聽到背后傳來這聲呼喊,嚇得腳一打滑,差點就給摔了。
“這混賬!生怕村子里傳得還不夠是不?”
“看我家來收不收拾你!一天天的事兒多......”
時老太太氣得罵罵咧咧走了一路。
好在村子里家家戶戶不是待在家里躲日頭的,就是已經出門干活的,一路偶爾碰到些玩鬧的小孩子和后生,倒也沒遇到相熟的老姐妹鄰居們。
面子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