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武帝想到一處去了。”崇盛笑著調侃道,王佐害羞的低下了頭。
“毒國為醫、《聞伯律》、蠶食六策是一套成熟的、完整的鐵腕施政體系。要解答你的問題,便要說到蠶食六策。為了刺激封王之間互相爭斗,聞伯在圣朝內閣成立了御番署,歸圣帝直屬,大養暗衛死士,安插暗線在各封國做官,監控各封國,挑起各封王之間的仇恨矛盾,此為其一;定下鐵律,各封國封王間不得通婚、結盟,有違者發配充軍,此為其二;將原本田畝百收其十的賦稅加重到百收其三十,拖欠賦稅兩年以上封國,削去其爵位,家屬并入奴籍。如此之高的賦稅,封國在無力負擔之下只能侵略他國,此為其三。封國之間可以自由戰爭、吞并,但是封國兼并他國數量達到三國以上者,圣帝便會派出金甲圣軍會同諸封國聯軍予以剿滅,此為其四。封國諸侯若無直系子嗣繼承王位,則不得自行收養螟蛉之子,當由圣朝指定皇親國戚繼承廟堂,此為其五。圣朝一應攤派徭役、征召諸國兵役,封國必須在第一時間響應參與,有懈怠者,違逆者以造反論處,割爵削位,誅殺六族,此為其六。”
“聞伯新政施行僅二十年,天下三十國只余十二國。除了少數被強國吞并的國家外,其余封國土地都被并入了圣朝圣域。這殘存至今的十二國雖然勉力維系國統,但十二王無一不如坐針氈,十二國百姓也身處水深火熱之中。尤其是《聞伯律》分圣域律和國域律,對圣朝百姓區別治理,更是加重了封國百姓的苦難。圣域律,講求人性,開明開化,施仁政,行德事;而國域律則苛刻嚴酷,將百姓劃分為六個等級,貴、教、富、平、賤、奴。六個等級之間的百姓除了立下戰功,或繳納昂貴的脫籍費用外,永世不得更籍。不平等的待遇和苛捐雜稅的重壓逼迫著封國百姓叛亂起義,封國實力被不斷削弱。也許再過十年,余下的十二藩鎮將會徹底滅亡。”
“這聞伯可真缺德,就是那該死的六級制度害苦了我娘和我。”王佐聽到這里想到自己的身世,不由得罵出了口。
“麒麟歷四十九年,也就是毒國為醫之策施行的第十年。天下封國國君實在不堪忍受苛政,于是在唐國國君唐儀的號召下,九國聯盟起事,爆發了圣朝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封國叛亂,唐亂。天下第一兵法家傳奇軍師南宮盛帶著義子南宮休奔走各國為起事搖旗吶喊,運籌帷幄。可是聯軍內部諸侯各懷鬼胎,各為利益,唐儀軍令不暢,南宮盛縱有通天的本事,也難指揮無主心的軍隊,其中甚至有幾國國君悄悄做了聞伯的內應。當聯軍到達昊天城外時,一場饕餮的屠殺浩劫正在等待著他們。四十萬金甲圣軍,七支勤王軍,以逸待勞,將一百三十萬反圣聯軍,無論戰與降盡數絞殺。此役唐儀戰死沙場,南宮盛留下著名的《兵法二十三篇》后,自刎而死,南宮休下落不明。鮮血染紅了昊天城外的蘭桑江,整整三天,都是一片赤水。戰后,九個叛亂的封國除了兩個內應之國外,國君皆被誅殺九族。唐國作為叛亂發起國,所屬一千三百萬百姓全被充了賤籍,販賣到各國。從此各封國再也不敢對抗圣朝統治,一個個坐以待斃,等待最后的削藩之日。”
聽到這里,枯榮捏緊了拳頭。那場戰爭是在三十年前。兄長單榮曾說過,他們的父親,唐國大將軍之子單雄便是死于那場戰爭,那時枯榮尚未記事,也因此戰兩兄弟充了賤籍漂泊江湖。
“唐亂之后的第九年,麒麟歷五十八年,也就是二十一年前,武帝項英病死,將圣朝大位傳給了當今圣帝項越。項越繼位時,東南天空中突然出現了一朵猛虎狀的紅云,圣帝項越以為大吉,大赦天下。同年冬,鐵血宰相聞伯在那張武帝御賜的金玉相案前,簽下了平生最后一個文書后,咳血而死。這個文書和聞伯所有臭名昭著的政令一樣,充滿著黑暗和血腥。”
“這個文書便是有關無主之地,失落荒原治理的《泣血令》。如果我沒猜錯貴人此行目的地便是失落荒原吧。”之前不發一言的向猛突然插過了話頭。
崇盛沒有回答,臉色變得極為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