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具體吊怎么爆的,他也說不出來。
反正大家都夸,那肯定是好的。
在快節奏的生活里,時間碎片化,別說追劇,很多人覺得看場電影都是浪費時間。
所以,很多五分鐘、三分鐘,甚至一分鐘看完一場電影、電視劇的短視頻非常火。
之前吹爆陸霄的《主角與配角》,觀眾被吸引的去看,然后熱度、點擊率越來越高,主要是一開始就被吸引進去。
小品從頭到尾全程高能無尿點,讓人不知不覺就一路看到最后,也笑到最后。
而話劇,顯然沒有這種能耐——不是說不好,而是時間太長了。
陸霄前世最經典的《茶館》、《雷雨》,就那些演技精湛的老藝術家版本的,即使在電視上播放,估計收視率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這跟在劇場不一樣,因為那里沒有別的打擾。
但如果把一些片段做成短視頻,發抖X或者快拍上,點贊上百萬可能也不是什么難事。
這就是一種悖論,包括周牧也被勝利沖昏了頭腦——
即使他把兩小時的話劇,精簡成四十多分鐘。
即使他宣傳的點,是陸霄憑借這個讓導師、教授和話劇藝術家,以及爾強和陳朝歌力贊,最后拿下畢業大戲第一名的名頭。
即使他炒熱新聞:因為這個話劇,讓三大話劇院,諸多娛樂公司對陸霄爭搶。
當然——
宣傳的時候,微博、貼吧和論壇里都很熱鬧,網友熱火朝天的都嚷著到時候一定收看。
似乎不看就像自己是不喜歡藝術的土老帽似的。
但播出的時候,就像退潮,一切都現了原形。
剛開始收視率還在1以上,播出后,也短暫的沖到1.5,但沒有維持多久,就開始往下掉。
還不是緩慢的,而是快速的掉,從1.5跌破1,大概只用了不到兩分鐘。
而那一段,就是在出租屋里,馬路、黑子、大仙和牙刷他們一邊打牌一邊聊天。
其實在現場的時候,這一段真的很展示演技。
每個人的詞都很多,但每個人接的都很自然,語速、聲調,還有表情都特別到位。
但到了電視上,看著就有點無聊了。
直到后面,馬路中了五百萬,收視率才止住下跌的頹勢,然后往上爬。
之前下跌有多快,現在上爬的就有多艱難,就像花錢和掙錢,天壤之別。
到了晚上的時候,有人在微博上問:
“你們看陸霄那個話劇了嗎?”
有人回復看了,夸演得好。
但更多的,都是沒看。
“看了兩眼,臭長還無聊,有那個功夫,玩局游戲不香么?”
“我是沒看,好不容易休息一下,我這個俗人還不得出去浪一圈,快活快活?”
“跟個神經病似的,在臺上大喊大叫大哭大鬧,還殺害動物,簡直三觀不正!”
……
收視率不如意,周牧郁悶都來不及,哪有心思再去運營熱搜,所以并沒有濺起什么水花。
直到……某些黑粉開始發力——
#陸霄栽了#、#陸霄話劇拉胯#、#陸霄被吹出來的演技#、#陸霄真實的號召力#……類似話題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