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出口,算是徹底落實了他們的軍功。而其他那些軍卒也終于發出了一陣歡呼。隨后,這歡呼聲便在整個大同城內傳播開來,先是城門口的那些軍士,然后是一些聞訊趕來探看究竟的百姓,最后,這些人便迅速往城里奔去,把這一戰果喜訊迅速傳揚開來。</p>
只不過一頓飯的工夫,來犯韃子大敗潰逃,并被我大明將士斬首數千的捷報就已傳得滿城皆知。一時間,歡呼聲充滿了整個大同,直沖云霄。</p>
大同城中,無論軍民,此時都歡騰了起來,這既是對前些日子的壓抑的一種反彈,也是對這幾十年來大明在軍事上難有什么斬獲的一種宣泄。是啊,自永樂朝大敗蒙人,直殺得他們節節敗退不敢再窺視我中原大地后,大明就再沒有取得過什么像樣的勝利了。</p>
甚至可以這么說,這幾十年來,大明在軍事上是處于被動的一方,是被蒙人不斷打壓侵犯的一方。在面對不斷騷擾邊地的蒙人時,只能做到自守,卻很難真正給北方的宿敵一個強有力的還擊。這一切的感覺,對大同城的軍民來說,感覺尤其的強烈。</p>
而今日,大明終于在時隔數十年后再次取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幾千顆蒙古韃子的首級擺在城外,就足以讓所有人揚眉吐氣了。</p>
所以當消息傳開后,整個大同城都歡騰了起來。而作為此番戰事的領導者,陸縝和王冰的名聲更是來到了一個最高點,甚至都不下于在此多年,勞苦功高的胡遂胡總兵了。</p>
對此,胡遂并沒有太多的不滿,他不是個小肚雞腸,妒賢嫉能之人。這當然是因為他的品性,但也離不開他知道朝廷的游戲規則。雖然如今大同城軍民上下都把陸縝他們視作最大的功臣,但他卻知道,當戰報送進京城時,作為大同總兵的自己必然能獲得一份不低于陸縝他們的功勞,因為在朝廷看來,這一切都是在他胡總兵的指揮下才能取得的。</p>
不過在此之前,他當然還得征詢一下陸縝本人的意見了。倘若只是王冰,自然好說,但陸縝畢竟是文官,有些事就得謹慎著些。</p>
對此,陸縝卻看得很開:“一切聽憑胡總兵做主,下官并無其他意見。不過真要論起來,其實此番能取勝,下面的將士也立功不小,所以……”</p>
“本官明白,我會如實向朝廷稟奏一切的。不過總體看來,陸知州你依然是功勞第一。想必用不了幾日,朝廷就會下旨把大人你召回京城,委以重任了。”胡遂這話可不是因為高興而吹捧陸縝,因為他知道這場功勞有多大,而陸縝作為文官在此戰中所立下的功勞自然更加的醒目,朝廷自然不會委屈了他。</p>
對此,陸縝只是淡然一笑,他要的就是這樣的結果!</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