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的話還在繼續:“如此做有兩個好處。一者可以用此來驗證他們在捷報上所提的斬首之數是否是實。只要他們真能拿來數千蒙人首級,則他們的功勞不辯自明,朝廷也可趁機好生封賞邊關將士。而要是他們所言有詐,必然心虛而不敢上京,到時朝廷處置他們也就名正言順了。</p>
“至于第二點好處,那就是有此一說法,那百姓也不會對此多加懷疑與議論了,如此我朝廷的顏面和威信也就得以保全。不知陛下以為如何?”</p>
其實都不用問這一句,因為朱祁鎮臉上的笑容已經表明了一切。這,確實是最完美的,解決眼下難題的好辦法。</p>
“此法大妙,各位愛卿以為如何?”皇帝說著,又掃視著問了一下面前的這些大臣。</p>
眾臣自然不會在此事上與天子唱反調,就連王振,也沉默了。于是,當即,他們就定下了擬旨讓大同守軍來京獻捷的意思,并由兵部即刻派出人馬,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將之送去大同。</p>
當這一問題解決后,君臣都松了口氣,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只有王振,臉色有些陰沉地看了于謙一眼,因為這位明顯壞了他的好事,本來他可趁機把手伸進邊軍,現在看來,又得要緩上一緩了。</p>
@@@@@</p>
當朝廷的旨意抵達大同城時,已是三日之后的事情了。</p>
此時的大同,早已恢復了原來的平靜,同時因為正逢上元佳節,滿城內外都是張燈結彩的,好不熱鬧。</p>
在經歷了這場忽起忽落的戰事后,無論軍民都格外珍惜眼前的平靜與太平,所以今年的上元燈會看著要比以往熱鬧上了許多。就連以前不怎么湊熱鬧的總兵府門前,今年也破例地立起了一座燈山,讓原來的肅殺之氣減輕了不少。</p>
不過這位跑了幾天路,早已精疲力竭的騎士卻根本沒心思去領略城中變化,在沖過長街,直達總兵府門前后,便高聲喝了起來:“朝廷有令,大同總兵胡遂速速出來接旨!”</p>
聽得這話,府門前守著的幾名兵卒立刻就動了起來,急奔入門,傳遞了消息。不一會兒工夫,當那名騎士被人攙扶著走下馬來,來到府門口時,一向關閉的總兵府正門便呼啦一聲大開,胡遂在一眾親兵的簇擁下,滿臉喜色地迎了出來。</p>
在他看來,這應該是朝廷要重賞大同邊軍了。雖然這次的勝利幾乎和城里守軍沒有太大關系,可在他所陳報的捷報里,還是多加了幾筆,為的自然就是從朝廷那里獲得更多的好處了。</p>
畢竟大同守軍這些年來的日子實在有些苦,正需要一些賞賜來提振軍心。當然,他也不會忘了陸縝和蔚州的守軍,到時自然會有大把的好處給他們。</p>
只是,當那騎士將手中旨意宣讀完了之后,眾人滿臉的笑容就迅速凝固住了——這算什么?居然一點賞賜都沒有派人送來,只是讓他們上京獻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