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哼了一聲:“什么貪污,不過是如今當政的王振為了除掉他所拿出來的一個借口罷了。這幾個月來,因為和他王公公意見相左,或是不肯與之同流而被人定下各種罪名的官員已不下二十多人了。”
“竟有此事?”陸縝這回是真的吃驚不小,幾年工夫,王振的勢力已變得如此之大了么?
雖然他以前在讀史書時也曾看到過王振如何囂張跋扈的描寫,但那只是個概略。而在真個來到這個時代后,他又發現王振其實并不能做到一手遮天,因為朝中尚有諸多元老重臣能與之抗衡。所以在他看來,所謂的大明權閹的開創者也不過如此。
但現在,聽于謙這么一說后,他才知道事情顯然不像自己所以為的那么簡單,王振的權勢早不是兩年前所能比了。
事實上,兩年前,雖然錦衣衛也算是在王振的掌控之下,但其實他依然無法做到掌控全局,但現在,隨著馬順已坐穩了指揮使的位置,錦衣衛已徹底成為了他王公公手下的鷹犬,和東廠配合著,足以把京城的那些小官完全吃得死死的。
這還不算,更關鍵的還在朝中的一些變化——
于謙看了面帶訝異的陸縝一眼道:“自澹庵公(即楊溥)去世之后,朝中真正能壓制王振的元老已只剩下胡部堂一人。而吏部的公務本就極重,所以這一年多下來,王振的勢力已變得極大,無數京中小官吏都投到了其門下。至于那些不肯與之同流合污的,他便會想盡辦法加以打壓。而去歲冬天,胡部堂又突然得了風寒,就此一病不起,直到今日尚臥病家中,這就讓王振更沒有了顧慮。這幾個月的時間里,二十多名正直官員相繼為其所害,現在就連吏部的相關官員也……哎,如今朝中局勢是越發的艱難了。”
陸縝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原來在自己離開的這幾年里,京城竟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么?楊溥和胡濙這兩個四朝老臣的相繼倒下,使得王振的勢力大增,這或許才是之后那場災難出現的關鍵所在吧。
同時,他又有些后怕起來。倘若不是胡濙他們早一步將自己從京城調離,以如今王振的權勢,恐怕早就把自己這個小小的六品官員給打入大牢,甚至連小命都丟掉了吧?
這么一想,他對胡濙的感激之情又增了數分。人家是真的在殫精竭慮地保護自己,而自己也一定不能讓這位一心為國的老人失望!
說完這一切后,于謙便閉口不言。其實作為一個忠直的臣子,他在看到這一切時心里也很不好受。更叫他難受的是,面對這一切,他這個兵部侍郎卻連半點制止的辦法都拿不出來。有時想起來,于謙就覺著一陣羞愧。
就在車內突然變得有些沉重的沉默時,馬車突然停了下來:“老爺,已到胡部堂府上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