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統十三年二月初五,宜納采,祈福;忌開市,沐浴。</p>
今日是大朝會的日子,京中官員都將齊聚紫禁城,參加這場盛大的聚會。所以天還黑著呢,京城的各條主要街道上已是燈火點點,與天空中的繁星交相輝映在了一起。那是遠離皇宮的那些下層官員們乘坐車馬,邊上拿來照亮的亮光。</p>
這些官員在經過差不多有個把時辰的跋涉之后,才終于抵達了巍峨莊嚴的紫禁城跟前。而當這些五六品,甚至以下的官員在來到此地后,便會看到不少朝中高官已早一步等候在午門跟前,而他們的眼中也會流露出些許的羨慕之意來,期盼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身列其中,成為能真正參與朝會的臣子,而非像今日般只能留在宮門外枯站的陪襯。</p>
當天色漸漸亮起,京中大小官員也都陸續抵達,很快地,宮里的鐘鼓就將敲響,隨后便是開啟宮門,列隊進入皇宮了。可就在這時,本來肅穆的隊伍里不覺發出了一陣輕咦,不少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身后那條長長的街道。</p>
因為就在這時候,一陣整齊劃一,氣勢雄壯的腳步聲正轟然朝著他們這邊壓來。隨后,透過那有些昏暗的光線,他們更是看到了一長隊衣甲鮮明,手持刀槍的軍隊正緩緩地過來。</p>
雖然這支兵馬沒有提速沖鋒,更沒有吶喊呼喝,但其所呈現出來的壓迫力還是讓不少官員的心跟著一緊。同樣的,在他們身前,守在宮門前,和宮墻上的那些禁軍也不覺面色一變,下意識就握緊了手中兵器。</p>
好在很快地,大家就都反應了過來,知道這支突然出現在皇宮之前的軍隊乃是前來獻捷的邊軍。可即便如此,他們帶給眾官員的壓力依然不小,讓他們原來就莊重的神色變得更加肅穆起來。</p>
片刻之后,鼓聲響起,宮門無聲打開。官員們這才把注意力從這些兵士的身上轉移開來,挺胸昂首,目不斜視,寂然無聲地朝著皇宮內部走去。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周圍可是有不少眼睛在盯著的,一旦在朝會上出現任何差錯,明日彈劾自己行為不端的奏疏就要出現在通政司案頭了,到時本就不甚高的俸祿又得被克扣掉一部分。</p>
隨后不久,凈鞭聲,號角聲也次第響起,好一副盛世派頭。</p>
作為一個月才三次的大朝會,其陣仗自然是相當之大。不但參與的百官人數足有數千,而且那一整套禮儀下來,也叫旁觀者好一陣的驚嘆。而今日看到這一幕的邊軍將士也完全被這大場面給鎮住了,久久都未能從震驚中回過神來。</p>
陸縝是他們中間顯得最是淡然的那一個。因為曾任京官的他已經歷過了數次這樣的場面,早已見慣不怪。看著那威嚴的朝會場景,他的心思不覺落到了一年之后,只不知那時候,這大明朝還能有如此般的自信么?</p>
要說起來,這等大朝會除了看上去莊嚴外,其實也沒什么特別的,其中內容與每日一次的小朝會也沒什么區別。甚至論重要性都比不過只由朝中重臣才能參與的廷議。因為只要是在朝會上提出的建議方針,其實早在這之前就已商議定了,現在不過是擺個樣子罷了。</p>
可即便如此,朝會的進程依然不是太快。因為有各種大小事務需要他們一一提到商定。所以轉眼過了一個多時辰,也沒人來知會陸縝他們可以進宮獻捷。</p>
而隨著在宮門外等候時間的不斷拖長,這些沒多少見識的邊軍心里的壓力就越大,不少人的臉色都有些變得青白了。這是他們在面對沖到跟前的蒙人軍隊都沒有的反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