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曾祖父,叫陳宏遠,今年101歲,抗日戰爭時期先后兩次參軍。第一次參軍是1939年經同鄉介紹,被分到川軍41軍122師當了一年看護兵就回家了。第二次當兵是1944年冬月,因二哥被抓了壯丁后,自己主動頂替二哥,在云南被編入中國遠征軍榮譽第2師4團2營4連1排,先后任司務長,無線話務員。1945年,部隊進越南配合友軍反攻日軍,曾在越南老街與日軍展開交鋒,日本投降后,隨部隊在越南駐扎了一年,編為海防67師駐日占領軍,1946年部隊回國到上海和無錫接收日占區。
老爺子雖然年過百歲,但身體一直還不錯,除了喜歡看書,平常就愛一個人逛街,家人也勸不住。雖然老爺子現在彎腰駝背、滿臉的皺紋,但在我心目中他是中華民族的英雄,作為抗日英雄的后代,我感到無比自豪。
因為曾祖父的耳朵不好,我介紹司馬燕時幾乎是用喊的:“這是媳婦兒!她叫丁小燕!當老師的!”
曾祖父道:“哦,當教授的呀。丁小什么?”
我又喊道:“丁小燕!!”
“啊?丁什么燕?”
“丁小燕!!!”
“什么小燕?”
“沒事了,老爺子吃飯吧。”
“哦,好。”
不得不說奶奶和媽媽的廚藝還是那么好,因為是在家里,我幾乎沒有隱藏自己那餓狼般的吃相,看得司馬燕一個勁的捂嘴偷笑。
“小燕,你怎么不吃啊?”說話的是媽媽。
我才反應過來,鬼壓根吃不了陽間的飯菜,除非用什么陰氣重的東西過一遍,比如柳葉,怎么把這茬給忘了。
這時奶奶也問道:“是不是不合胃口啊?”
“因為……這……那個……”
我是真著急啊。說減肥吧,老太太肯定會認為司馬燕嫌棄她的手藝,但總不可能說嘴里長了瘡吃不了吧?
這時,一個聲音打破了僵局:“小燕啊,你不是我們南方人吧?是不是吃不慣辣啊?”說話的是爺爺。
我趕緊接話道:“對對對,小燕是廣東江門人,她們那邊吃辣習慣用……用……用柳葉包著吃。”
全家人都驚呆了,表示頭一回聽說還有這種吃法。
爺爺輕咳了一聲,問道司馬燕:“小燕啊,你在天府七中教歷史,認不認識康老師啊?”
司馬燕一愣,隨即道:“哦,認識認識。康老師對我們這些年輕人可照顧了。”
爺爺又問道:“那我寄過去的東西他收到了嗎?”
別說司馬燕了,我也愣了一下,我問道:“什么東西啊?”
“一筐咸鴨蛋,五斤臘肉啊!”
司馬燕笑了笑道:“哦,收到了。康老師還分給我們吃了呢。”
“哦,呵呵,那就好。”
爺爺忽然站了起來,說了一句“大家慢慢吃。”然后沖我招了招手,示意讓我跟他進里屋說話。
我總覺得哪里不對勁,可又說不上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