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只是必須結合一個國家的國力,從而做出選擇,最后才是看結果。
當一個國家國力強盛的時候,冒險的舉動是可以容忍的,因為有那個本錢去冒險。然而一個國家弱小的時候,冒險一旦失敗,那就會導致恐怖的后果。而冒險勝利了,也很難改變局勢的本質。
所以孫承宗這種軍事風格,是朱由校所需要的。此時的明王朝最怕的就是那種軍事手段高明,但卻兵喜歡行險招的主帥,那樣的主帥很容易把國家帶進坑里。
朱由校把孫承宗派到前線,目的就是為了先穩住遼東局勢,他能取代熊延弼的作用。
很快朱由校就下了一道圣旨,直接任命孫承宗為遼東總督。當圣旨下達后,滿朝文武都有些沒反應過來。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朝堂上談了這么多天,一直沒有什么結果。然而皇帝卻在沒有和大臣們商量的情況下,就把孫承宗任命為遼東總督。
這是總督,不是經略。
總督和經略可是不同的,遼東經略還要比遼東總督低上一級。
不過東林黨還算是能夠接受皇帝的任命,畢竟孫承宗也是東林黨一派,不過屬于溫和派,不太參與黨爭。
孫承宗領旨后,便帶著朱由校給他的四十萬兩白銀,前往遼東去了,朱由校還派了兩千京營沿途護送,還設宴于郊外,派文武大臣為他陪酒、餞行,并賜給孫承宗彩貨、麒麟服,可謂是對孫承宗寄予厚望。
御史方震孺是最郁悶的一個,之前跳出來讓朱由校從內帑出錢撫恤遼東軍民,原本計劃好毛遂自薦前往遼東。結果皇帝竟然絲毫不問派誰去遼東,過了幾天孫承宗當了遼東總督,這個充滿油水的差事反倒被孫承宗給拿下了。
朱由校自然不是傻子,四十萬兩拿出來,隨便交給一個東林黨御史到前線去撫恤,這不是白癡嗎?
御史看起來確實是一個沒有任何油水的官職,然而御史的喉舌可是商人們非常需要的。某地官員多征收了他們一點稅,這些商人就能找上御史,不用半個月,彈劾奏章就會出現在內閣。
這些御史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成為那些商人的貴賓,所以御史這個職務表面上是沒有任何油水的,但實際上油水并不少。
朱由校把撫恤軍民的任務交給孫承宗,則讓他放心多了。
很快朱由校又召見了袁可立,請袁可立總督登萊,編練水師策應遼東戰場。
“皇上,若要從海上鉗制后金,還需有足夠的錢糧才行,否則也只是個擺設。”袁可立和孫承宗幾乎是一樣的顧慮,如今朝廷財政問題嚴重,如果不能保證軍費的來源,那一切也只是白搭。
“朕每年最少會給愛卿兩百萬兩白銀,可否足夠?”朱由校問道。
“不需要那么多銀子,一百萬兩就差不多了。”袁可立想了想回答道,畢竟水師主要還是牽制作用,花不了那么多錢。
“好,那就請愛卿盡快上任。”朱由校帶著期望的神色看著袁可立這個四朝老臣,如果他能在海上牽制住野豬皮,加上孫承宗在廣寧布置防線,那么遼河以西地區就不太可能淪陷了。
“臣遵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