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少人都等著換個號崗位脫離苦海,此時聽到許晨光說不調動了,一個個灰頭喪臉,當場就有質疑聲傳出來。
看到這個場面,許晨光扶了扶話筒:“我知道啊……我們關山的基層工作不好開展,特別是一些村里的工作不好開展,但這個問題最大的原因是什么?是我們上面派下來的第一書記和原本的村支書等村干部之間有矛盾,有些地方甚至演化成了派系斗爭……”
聽到這位新書記把這種底下的真實情況居然擺到桌面上來講,包括吉淼淼在內的眾人是越來越感受到這位新任副書記不按常理出牌的架勢,只見他又繼續說道:“這種斗爭精神,我覺得其實可以有……”
“我沒聽錯吧?”
“這人說要下面繼續斗,真的嗎?”
許晨光嘴角一扯,彎出一個好看的弧度:“對,我希望大家把這種斗爭精神保留下去,但斗爭的對象換一下,換成我們各村各地的困難實際,換成阻擋我們人民群眾奔向全面脫貧之路上的攔路虎,把這些挑戰戰勝了,那才是真本事,這里,我也說幾個實際一點的舉措,對于我們的第一書記和村干部之間的矛盾,我不會把它和稀泥,或者視諾無睹,我希望我們的第一書記們和村里原來的干部們競爭起來,競爭如何在脫貧路線上干出更多的實事,我將會推行一套*動態評測體系,對這次全面脫貧的工作目標進行量化管理,在多維度上進行評估,這里很多外地干部不是不服氣本地干部的懶散嘛,而本地干部不是不爽外地干部的“外行”嘛,那好,現在機會都在這,我們就比干工作,看誰拉的項目多,看誰辦成的事情多,看哪個村最先實現脫貧致富!”
這番話下來,下面有些外地干部的情緒被調動起來,甚至有幾人拍手叫好,而吉淼淼心里一陣疑惑,真是看不懂眼前的男人,原本以為許晨光剛剛借著點名的事,要上綱上線的敲打本地干部,是不折不扣的外地派,現在又說不準外地來的第一書記輪換,給這邊沉重施壓,看來,他是在搞平衡競爭呢。
這人……有點意思。
“我最后再講一點,這里有份《年度扶貧資金項目安排計劃書》的初稿,請大家分發一下,都看了后我再結合這份計劃具體講。”
說完,許晨光讓眾人分發那一疊厚厚的《年度扶貧資金項目安排計劃書》,吉淼淼一聽就覺得奇怪,這計劃有什么變動嘛?不就和去年差不多,主要靠伊爾康來解決大頭,接下來搞點生態扶貧、養殖扶貧的噱頭充充門面就可以了,每次都是黨委會上通過就往上面報了,怎么現在還要分發下來干什么?還要具體講解?這新書記難道又有什么新花樣?
就在她疑惑的時候,她的那份《年度扶貧資金項目安排計劃書》也到手了,看到封面的第一眼,吉淼淼就覺得不對,這不是先前報上去的那本!
果然,她打開之后,粗略掃了一遍,頓時倒吸了一口冷氣,這上面幾乎沒提伊爾康集團的地方!
這新書記是要撇開伊爾康集團,靠關山鎮機關這點人力重新找企業搞扶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