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戰營,計劃編制五千人,負責特種作戰,諸如情報收集、關鍵破壞、斬首行動等等。是護衛軍中最強悍的戰力,關鍵時刻可以作為無堅不摧的利刃,鑿穿敵方的戰陣。武器配置:銘文飛輪、銘文隱身衣、折疊銘文弓、銘文手卷以及近戰銘文武器。
主戰營,計劃編制三萬人,共分前、后、左、右、中五軍,每軍六千人,要求單軍戰力極強,能夠做到以一當十,抗衡六萬人的普通軍隊而不落下風。五軍配合,運行五行合一大軍陣,達到戰力無雙。武器配置為:折疊銘文弓,銘文手卷,銘文長槍或銘文大刀、銘文盾、銘文短矛或銘文飛斧。
為了提高近衛軍在平原地區的機動能力,陳子陵計劃根據“銘文自動鋪路裝備”的自動運動系統,進行改良,提高運動速度,減少載重能力,打造出四輪的銘文運動戰車,此銘文戰車一個時辰可以運動二百里。
同時整個青年近衛軍標配了元甲蟲甲,有效提高每個軍士的自身防護能力。
經過慎重考慮后,陳子陵任命楚平原為青年近衛軍副統領,兼任特戰營統領。方紅生、方紅彬為器械營正副統領,陳奇超為箭術營統領,方敏為后勤營統領,陳光和為主戰營前軍統領,方勝任主戰營后軍統領,陳珠為主戰營中軍統領。又從鳳尾精舍高級班的同學中,提拔了兩名表現優異者方威、陳顯,任主戰營左軍、右軍統領。鳳尾精舍高級班的其他同學除三十三名女同學之外,全部作為青年近衛軍的骨干軍官,充實到近衛軍中。
平安青年近衛軍的兵員來源于平安縣學的畢業學生,以及鳳尾商會職員的優秀子弟。選拔上嚴格遵守優中選優的原則,招募的兵員最高年齡不超過十八歲,最低修為不低于高級武士,從忠誠度和成長性兩方面進行考察。
楚平原負責整個兵員的招募工作,目前符合條件的兵員只有一萬人。于是各營統領進行協商,由陳子陵協調后,進行兵員分配。特戰營、器械營、后勤營、箭術營各分配了一千人,主戰營分配了六千人,前、后、左、右軍各一千人,中軍兩千人。
青年近衛軍的基本框架已經達成,后續兵員將陸續進行補充。這一萬人的裝備配備由楚平原找白玉巧協調。陳子陵負責他們的個人戰力提升以及團隊配合的軍陣演練。
陳子陵命令陳珠在軍營駐地建造了三種層次的修煉室,對應武士、武師、大武師級別的修煉,分別投放白元氣石、青元氣石和紫元氣石。
軍營內每天都會安排單對單的切磋比武,勝者獲得豐厚獎勵,敗者接受精神上的懲罰。整個軍營掀起了修煉的熱潮。
每三天會進行一次軍陣演練,十天會安排各營之間的團戰,檢驗各營的團戰水平。勝者得意洋洋,可以食用最好的飯菜,享用最好的修煉室,敗者也絕不氣餒,自去一旁刻苦訓練,期待十天后可以反敗為勝。近衛軍的團戰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平安縣青年近衛軍在默默地成長著,壯大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