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感覺是那個站在電腦前等開機凍得瑟瑟發抖的自己感動了老天讓那個北京女孩通過了我的申請,如今我感覺是我寫出這些文字所忍受的那份饑餓讓這個北京女孩看到了我寫的這些文字并把它們截圖到了她的微博上。
大概是提到了這個北京女孩,所以那段時間我又想去她微博看看,于是被我看到自己寫的東西被她貼到了微博里并寫道:“剛才閑著無聊在網上搜自己名字,結果卻被我發現了這個,這到底是怎么個情況??”,這條微博引起了她很多朋友的興趣。
朋友a:這北京女孩說的是你呢!
北京女孩:嚇死了,我不認識這人。
朋友b:鼓掌
朋友a:但時間,地點都沒錯啊。
朋友c:什么情況這是?
北京女孩:我也不知道什么情況啊,被監視了吧。(她覺得這也許是個情感圈套)
朋友a:你得小心了!有點邪門的
朋友d:你被人暗戀啦,你是滿族的!
朋友e:小粉絲啊,哈哈
北京女孩:你別嚇唬我,我才不是滿族人。
朋友a:你也想辦法找找這人
北京女孩:我不找,找他干嘛呀!
朋友a:哥們還惦記著你呢
北京女孩:他太晚了,哈哈。
朋友f:這個?第一反應是被嚇到吧?哈哈。
北京女孩的親屬:太神奇了!這誰啊
朋友f:有點恐怖。
朋友g:默默地愛著你哈哈哈,還迷戀,好家伙,妞兒魅力不淺啊!
從評論的反應來看她朋友倒是說了不少好話,但她本人卻不斷的在潑冷水,但我知道她當時是有男友的。
北京女孩真的從英國回來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而且也是剛不久的事,剛開始發現自己寫的東西被她貼上微博時,我的第一反應并沒有感覺震驚,只是感覺“哦?怎么被她看見了。”,這樣的反應也證明當時我對她的熱情已經消退了,但慢慢梳理一下思緒,突然驚嘆這難道是宿命,又從松隆子回到北京女孩了?!
這段時間如此努力的一個初衷就是希望在藝術上有所成就,然后遇到一個像松隆子那樣的女人,如今這個女人的出現簡直就是命運最好的安排,我表明身份像曾經申請她qq一樣申請了她的微博。這件事發生在2012年,不久后王家衛導演的《一代宗師》里的那句“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開始流行起來。
在學校工作的那段日子我看了一本沈從文的書,沈從文先生在書中寫到自己最近染上了不光彩的病癥那就是**,當時自己還處在對真愛的熱情里,對性是嗤之以鼻的,所以當時感慨戀低級趣味啊,但同時也欽佩沈從文先生能將自己的“丑事”公之于眾的勇氣。
在這段假期接近尾聲的時候,我也開始染上了這種“寂寞之癥”并且有越發難以控制之勢,即使知道適當**對身體無害但內心仍然視之為墮落。我希望這個北京女孩的出現讓我的生活出現轉機。鍛煉又恢復了。
在一次痛苦的拉韌帶訓練結束后我發現我能在她的博客評論了,我再次相信心甘情愿地接受痛苦之后必定會有好事發生,她最近發的微博是說她感冒了,可能是水土不服,我趕緊送上慰問。
那段時間我仿佛成了上天的寵兒,我把這一切看做是天道酬勤的回報,自信充滿了內心,甚至連衰弱的神經也恢復了正常,我把這樣的變化看作是擁有了強烈方向感的結果。如同《dreamon》里歌詞描述的allthethingsebacktoyou(所有東西都會回到你身邊)。帶著這樣的自信,我
(本章未完,請翻頁)
以一個煥然一新的面貌進入了圖書館工作,我決心在這里充實自己,雖然知道她已有男友,但即使能和她做普通朋友也是我人生的一次轉機,跳了這么多年舞讓自己擁有出色的體魄,如果在知識上再博學一點,那更是錦上添花,這讓我想到了基督山伯爵。
她在微博上一直沒有回復我,我并不清楚她對我是什么態度。我謹言慎行,大多是開開玩笑,不做實質性評價,希望能得到她的回復并向她表明意圖。但沒想到開玩笑每個人在乎的東西不一樣,我的某次玩笑沒換來她的回復卻換來了她的公開討伐。
這個女孩是學服裝設計的,所以經常會轉發一些時尚的衣著照片,一次女孩轉發了一張某設計師手繪的設計圖稿,我看圖上兩個女人的臉不是那種討人喜歡的臉而是很強勢很硬派的女性的臉,這讓我聯想到了俄羅斯的風格,聯想到北京女孩昨天剛發一條微博說在北京的老莫西餐廳用餐,于是我半開玩笑地在那張圖稿下評論:老莫風情。
隔天她發了一條微博這樣寫道:我正義的小宇宙被某個“憤青/文藝青年”激發出來了,知識就是力量懂不?研究那么多學術不是白學的好嗎?別拿你的破理論跟我辯論,浪費我時間,自己對號入座,不點你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