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夏天,林束初中畢業了,拿到畢業照,先看看自己在班里有沒有帥得名列前茅,黑色的t恤讓不怎么注意曬太陽的他顯得更加消瘦白凈,還是蠻酷的,和他心中預想的自己差不多。很多時候他都是獨來獨往的,也許就是在刻意追求那種酷酷的感覺。
初中三年的上學路是他這種“獨來獨往”氣質的徹底表現。初三他很喜歡化學課,化學成績也不錯,化學老師在最后一節課上說了這樣一句話:希望有的同學在走進高中后也能保留住自己的個性。老師說的這句話讓人有些莫名其妙,往往莫名其妙的話語會引起人的深思,這讓林束想起了在某個雨天的上學路上和化學老師的“半面之緣”,就是感覺在看見老師的側臉前老師就已經注意到自己了。也就是那樣的感覺,讓多情善感的林束覺得那句話似乎是對自己說的。
漫長的暑假,林束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網吧里,網絡作為那個時代的新興產物對他來說是最具誘惑力的,連很多成年人都會沉迷其中。年輕人學東西快,所以那時候出現了很多年紀很小但電腦玩得很好的人,電視上也經常播放一些電子競技的比賽,那時在林束的世界里覺得游戲玩得好也能成為話題人物。在玩游戲上林束也感受到了自己出類拔萃的一面,作為網吧的常客,他也經常和其他一些常客切磋一下,有時會被年齡比他大的人邀請作戰,這使他很是得意,電腦游戲可謂是建立他內心自信的第一件事物。
如果沒有一次去北京旅游的機會,也許他初三那年暑假的所有記憶都在網絡上了。
林束的叔叔是教師所以暑假會被安排一次旅游,順便就把他
(本章未完,請翻頁)
帶上了,去北京的前一晚林束的爸爸送他去叔叔家,在車上爸爸對他說:明天就是北京人啦!
第二天下午他們坐飛機到了北京,這是他的第一次飛行,同行的還有他的姐姐和姐夫。迷霧消散,他看見北京的第一眼是飛機下的一片矮屋。當天他們就去看了天壇,公園走廊上擠滿了練歌的老年人,老人們活力十足歌到**時,路過的人要捂住耳朵才行。傍晚時下起了暴雨,眾人躲進了大巴車,透過起霧的玻璃窗看著雨水沿著路邊流淌進排水口形成了漩渦,想著七天的北京之旅才剛剛開始,林束靜靜地感受到了一種幸福。
在整個北京的旅程中讓林束記憶深刻的有三件事,這三件事圍繞著三個人。
第一個人是在瞻仰主席遺體排長隊時認識的一個插隊者,一個微胖的男孩。他過來稱呼林束帥哥說能插個隊嗎,遇到這種情況林束一般都是默許的,胖哥哥比林束大5,6歲的樣子但好像并沒有把他當小孩,像朋友一樣和他聊天,說自己不是第一次來北京,在北京有朋友,但當他們聊得正投機時,叔叔似乎很生氣地把林束拉到了后面,而且不許林束再和他說話,林束不知道叔叔的氣從何來,非常委屈。看來叔叔還是把他當孩子看待的。
第二個人是隨行的攝影師,如果不和他結識,林束可能就不知道他是旅游團的攝影師了。他抓拍過林束,在他走神的時候。大概是那時的神態很好,不然不會讓一個攝影師默默地蹲在一邊拍攝。林束也漸漸相信自己有那么一種能吸引人的氣質。在車上林束知道了攝影師哥哥在北京工作并談論到了北京網吧的收費情況。最后一次他見到攝影師哥哥是在賓館
(本章未完,請翻頁)
,叔叔打開門和他說了什么又轉身走回到房間,攝影師站在門外等候,看見林束時主動打了招呼,叔叔給了照相的費用,他走了。林央依然記得那個打招呼的動作和神情,因為那更像是朋友間打招呼的方式。
第三個人是在快離開北京時在車上看見的一個街邊的女孩。在去火車站的路上,透過玻璃窗林束希望在這最后的時間里讓北京在自己的眼睛里留下更多印象,紅燈在此時變成了對他的眷顧,就在等紅燈的時間里他看見一個穿著校服和他年齡相仿的女生站在街邊,手里拿著雜志在看。這就是北京的女高中生,他曾看過一部叫《麻辣女生》的京味電影,講的就是北京女高中生的故事,在林束靜靜的注視中,那個女孩還是有所發覺了,對視的一剎那來自小城市的林束并沒有羞怯而是拿出了酷酷男孩該有的自信,女孩的反應十分冷靜好像從未發生過什么,繼續看手里的雜志,再也沒有移開過視線。
從北京回來后林束繼續著曾經熟悉的生活,偶爾在吃從北京帶回的特產時會想起那段在北京的時光。從高大上的北京回來,他才發現自己呆的小城有多么捉襟見肘,一次林束在從網吧回家的路上想文明地丟個垃圾,放眼望去卻找不到一個垃圾筒,那時他心里第一次產生了對自己生活的小城市的抱怨以及將來要到大城市生活的想法。
假期快要結束,緊接著林束就是要去離家很遠的高中過寄宿生活,所以近幾次他從網吧出來都有一種想多陪陪家人的感覺。一次他沒有直接回家而是把車騎到初中好友的家門口感受最后的“初中時光”。
高中入學如約而至,小小的獨立生活開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