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唇槍舌戰
一
孟公望下處。
蒙老漢、玉兒都在焦急地等著衛鞅的出現——
孟公望也急得來回在屋里踱步……
蒙老漢:“公望,大人是不是來不了?”
孟公望又望望門外——
玉兒:“哥,你再去催催大人嘛”。
孟公望有些遲疑:“大人答應會見完一定會來的”。
玉兒撅嘴:“可……菜都快放涼了啊!”
孟公望:“妹子,你先把菜和酒熱在火上,我再去請大人過來”。
玉兒:“哎”,動手端盤往里間廚房走去……
二
在庶長衙署正廳門前。
蒙公望剛走到門口,就聽見里面傳出衛鞅說話的聲音:“并非衛鞅淫刑好殺,實在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呀!這些被斬殺者,均無一不是罪惡滔天、惡貫滿盈!諸如將軍子都,濫用職權,克扣軍糧及撫恤,勾結奸商盜賣軍糧,殺人滅口喪心病狂!監察御史罔顧司責,為虎作倀殘害忠良,令人發指!奸商趙萬三為富不仁,哄抬糧價牟取暴利,勾結污吏偷梁換柱,膽大妄為盜賣軍糧,藐視王法!似這等禍國殃民奸徒,豈可姑息法外施恩?本官記得,墨家法規中不也有‘殺人者死,傷人者刑’之誡條嗎?不也主張懲惡揚善,扶貧濟弱,以天下蒼生為念嗎?不也力主對賢達俊才要‘舉而上之,富而貴之,以為官長’;對那些魚肉百姓,誤國殃民之濫官污吏,不也主張‘抑而廢之,分而賤之,以為徒役’嗎?這與本官廢除貴胄紈绔特權,實行按其軍功大小,來評定其爵祿做法,豈不是異曲同工嗎?”
墨子眼睛為之一亮,但仍未吭聲。
禽清厘看了老師一眼,“大人為民除害,固是不錯,只是,大人一次刑殺七百囚犯,不覺殺伐太重了嗎?”
衛鞅義正言詞地道:“治國之時,如果實施百姓忤逆之法度約束其行為,那么,百姓必不敢以身試法。倘若放任百姓無法無天,無視律法,為所欲為,而國家法度又不加以嚴懲,就會使百姓更加敢于違犯律法。如此一來,勢必削弱軍隊戰斗力。就好比,世人喜歡
(本章未完,請翻頁)
親近柔水,卻往往為此葬送性命。可是,由于畏懼烈火,而不敢隨便玩火,從而得以保全性命。秦國變法之前,由于法度松馳,從而導致百姓無視律法,奸邪之徒乘機混水摸魚,以身試法。再加之刑律過于寬大,致使犯人無所忌憚,多次犯法入獄者層出不窮!遠沒有達到以法禁惡之警誡效用。更有甚者,膽大妄為者竟然效仿春秋鄭國訟師鄧析,充當罪犯辯護訟師,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尋章摘句斷章取意,把有罪說成無罪,公然為十惡不赦死囚開脫罪責!妄圖逃脫國家刑律制裁。這些刁鉆訟師,道貌岸然,口口聲聲維護律法公正,實則干著敗壞法度,為虎作倀卑劣勾當!譬如鄧折此類刁鉆訟師,肆意歪曲律法條例,玩弄朝廷法度于股掌,教唆世人作惡犯罪,致使巧言令色、混淆是非歪風邪氣彌漫。不啻無益于教化萬民,還極大地影響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其罪行等同于弒君謀逆大罪!罪不容誅!春秋時期,鄭相國子產之所以誅殺刁訟鄧析,魯司寇孔丘斬殺刁民少正卯,均是有鑒于此啊!衛鞅懲前毖后,針對當前秦國律法松弛現狀,故而重新制定了一系列嚴刑峻法,其勢猶如烈焰灼日,為的就是杜絕小民褻玩律法之歪風邪氣,重新樹立遵守律法循規蹈矩風氣,做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以律法治國。為達此目的,即使有些矯枉過正,也是時所必然。”
禽清厘未及開口答話,一直默不作聲的墨子卻站起身來,朝衛鞅鄭重一揖:“墨翟謹受教誨!告辭……”說罷,轉身揚長而去——
禽清厘也站起身來,朝衛鞅拱手一揖:“叨擾大人,就此別過,望大人珍重。”說罷,轉身去追自己老師去了……
一直在門外徘徊的蒙面望,眼見兩名裝束奇特的客人匆匆離去,頗感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