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秦軍是想并吞我大魏國?”
“這可保不準啊!”
“哎呦,這,這可如何是好呀?”
魏惠王一臉呆相,無動于衷,讓人看不出他到底是哭還是笑。
眾大臣將目光投向魏惠王——
王錯:“大王……”
(本章未完,請翻頁)
魏惠王眼珠一動,望著相國:“愛卿有何退敵良策?”
王錯還未答話,一官拜司空的老臣獻計道:“大王,以老臣愚見,為今之計,只有向列國求援,方可保社稷、宗廟無虞啊!”
眾大臣也隨聲附和:“司空所言極是啊!大王可依計行事,則宗廟幸甚!社稷幸甚!”
魏王望了一眼王錯:“寡人記得,公子昂出征前,也曾如此建議,對吧?王愛卿?”
王錯:“正是,大王,公子昂曾說過,倘若彼拒敵失利,大王可向韓、趙諸侯借兵退敵。”
魏惠王苦笑道:“向韓、趙諸侯求援?說著容易!卻不想想——趙國與韓國前番方遭我魏國兵燹侵略,幾乎亡國,彼等隔岸觀火,幸災樂禍還猶不及,又豈會發兵來救我魏國?至于齊國,那就更不要說了,這幾年,我魏國出兵攻打韓國與趙國,齊國一再派兵解救,處處與我大魏為敵,彼不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就已不錯了,又怎會出兵替我解圍?燕國自顧不暇,哪有余力來幫我退敵?楚國雖國力雄厚,但是楚人一向唯利是圖,無利可圖之事,彼等從不屑為之。前番孤派龐涓攻陷邯鄲之際,趙國不也曾向楚國求救嗎?可結果如何?楚國裝模作樣派出數千援軍,假戲真做移師至趙國腹地,等到齊國擊敗我軍,楚國乘機順手牽羊,侵占了趙國濉水一帶沃土。像這般趁火打劫的援軍,能指望嗎?哎!說來說去,皆是寡人之誤矣!若早聽公叔痤良言,豈有今日之禍耶?”
眾大臣聞言大慟,紛紛跪伏于地:“大王……”
王錯:“大王,事已至此,追悔也無益,當務之急,還是設法先退敵吧。”
魏惠王苦笑著,一攤雙手:“兵臨城下,而今還能有何善法可想?”
大夫龍賈上前進言道:“大王,臣聽聞:‘良鳥念舊林,良臣懷故主’,秦軍主將衛鞅,先前曾寓居魏國數年,多少有點鄉情。臣以為,秦軍此番出征,其目的主要是為奪回西河故地,短時之內,不會對我魏國構成致命威脅的。大王不如與之講和,將西河之地割讓于秦國,或可退秦軍,以解燃眉之急。”
魏惠王眼睛一亮:“講和?愛卿你是說,派人游說衛鞅,請他退兵?
龍賈點頭:“臣正是此意,還望大王圣裁。”
魏惠王又將征詢的目光投向王錯:“相國以為此計可行否?”
王錯捻須沉吟半晌,點點頭:“大王,臣以為,龍大夫之計,倒也不失為一條上好的退兵之計。”
魏惠王精神一振:“既如此,龍愛卿,此事就交由你去辦——只要衛鞅肯罷兵,一切條件均可商榷!”
龍賈躬身領命:“臣遵旨。”
王錯卻微皺眉頭,欲言又止……
六
魏都安邑,王宮外。
眾大臣三三兩兩走出大殷,邊走邊竊竊私語,往臺階下走去。
龍賈正要下階梯——
“大夫慢行……”身后傳來一聲呼喚——
龍賈回頭一看,原來是相國王錯。
龍賈:“相國有何吩咐?”
王錯將龍賈拉到一旁,悄聲道:“大夫此去議和,雖說我魏國現處下風,但也不可因此喪失三晉國體,讓秦國小覷我魏國。”
龍貫點頭:“相國放心,某定當竭力維存國體,不教秦人小看!”
王錯點頭:“好,老夫靜侯大夫佳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