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楊柳抽芽,風暖人間。
作為古絲路上的一個小鎮,借著初春天暖雨少的光景,云襄古鎮里的行客開始多了起來,不同地域的商賈帶給小鎮別具一格的風貌。
寒酸道人走在熙攘的老街,左顧右盼,對什么都好奇。
特別是遇見剛破土的荷葉雞,便湊上臉去,深深吸一口氣,閉上眼睛,滿臉陶醉之色。
咽口水的聲音在人群里特別的響亮,摸著口袋里那兩個油光锃亮的銅錢,道人只能無奈地搖搖頭。
不知不覺中,道人走到襄王府前,躊躇不前,探頭探腦地往府內瞅去。府前兩個帶刀的鐵血衛士面色冷峻,這讓道人又裝作往別處看的樣子。
冬日少有的暖陽灑在身上暖洋洋的,道人見那兩位官爺不與自己計較,膽子似乎大了起來,慢慢靠近府前的石獅子,找了個舒坦的位子坐下瞇起了眼。
而此時,一身素衣的襄王坐在木制輪椅上被季伯元推出前殿,鞋子上新繡的白邊很是醒目。
暖陽下襄王那張年輕而又英俊的臉龐棱角分明,蓋不住略顯蒼白的氣色。
這時,襄王看見門口假寐的道人,低聲給季伯元說了幾句,季伯元便推著襄王轉身走向后院的百花園。
園中,季伯元小聲說道:“殿下,臣已安排影衛徹查此事。”
襄王點點頭,眼角撇下一絲落寞。
“伯元叔,待春日天暖,你隨我去一趟嵐山吧。”
季伯元推著輪椅的雙手忍不住顫抖。
嵐山,年年桃花艷,灼灼若初見,君王不回首,兩禪參不透。
楚人把嵐山稱為清涼山,只因此山林木蔥郁,泉水活躍,幽邃靜雅。有來自梁州的僧侶在此建清涼一寺,廣布香火,才使得清涼山取代了嵐山。
大周歷852年,荊州封侯楚睢王大敗黎族于湘北,黎族圣女被擒,全族被趕入十萬大山。
后來楚國立國,黎族圣女文婉嫁于睢王,封為婉妃。
婉妃身為黎族遺女,不受宮室待見,于而立之年入清涼寺,削發為尼。撇下十歲的幼子就是襄王。
臨近后院時,季伯元在一小廝耳邊低語幾句。
那小廝快步走到府門前,將那鼾聲漸起的道人推醒。
“這位道爺,您可真命好,遇見我家善良的老爺,我家老爺請您進去吃頓飽飯,領一套干凈的衣物,說不定還能領上幾兩碎銀呢。”
這小廝辦事干凈利索,
(本章未完,請翻頁)
但在心底還是對這窮酸道人不屑一顧。
曬太陽的道人被人突然喊醒,很是不爽,正準備破口大罵時,聽到有人說能好好吃上一頓,頓時有了精神,搶在小廝前面,大搖大擺地走進王府。
王府一偏房中,邋遢道人正對著銅鏡里的自己上下打量。
沐浴過后,穿上新衣,鄭重地從行囊里拿出一古香古色的木簪別入發髻,捋了捋花白胡須,倒是有一番仙風道骨的風采。
敲門聲急促,屋外侯著的小廝不耐煩了,“我說道爺,都一個時辰了,再不出來膳房的飯菜都涼了!”
道人推開房門,隨小廝去了膳房,看著一桌熱氣騰騰的素齋飯,并沒有動筷,而是有些難為情地拿出一封碎銀。
“那個,小哥,能不能幫我買些酒肉回來?”
小廝頓時一臉黑線,感情這位道爺嫌王府飯菜不行,還想要酒肉,不忌葷腥修的哪門子的道。
這封碎銀還是剛從廣濟房那領的!
“好嘞,大爺您先慢用,墊吧墊吧,小的這就給您拿酒肉去…”
收好碎銀,小廝拔腿就跑,可不是去買酒肉,誰愛去誰去,還真當自己在酒樓客棧啊,小爺不奉陪了。
道人將就地吃了個半飽,翹著二郎腿,等了半天,恍然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