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腳下的樓船微微抖動了一下。
嗯?
許清將軍向著周遭望去,不見異常。
心道:“這條濟淮河水深不足兩丈,卻有大魚出沒,我蘭陵的山水果然薈聚靈性啊。”
就在徐將軍手撫長須怡然自樂時,大河中間有艘滿載糧食的大船突然劇烈搖晃起來,船尾緩緩下沉,繼而側翻,掀起大片水花。
周遭船只大為吃驚,紛紛遠離那片水域。
不過,來自河底的沉悶敲擊聲仍此起彼伏。
一炷香的功夫又有兩艘大船沉入河中,這時有人開始慌亂,大呼“水鬼”!
徐將軍到樓船甲板上,訓斥諸位將士不要慌亂,他將耳朵貼在船舷上,清晰地聽到來自船底的敲擊聲。
這是有人在鑿船底!
臉色大變的徐清立即下令道:“取弓弩,朝船底放箭!”
舟
(本章未完,請翻頁)
船上的兵衛取出弓箭相互朝著船底對射,一瞬間水底有血霧彌漫開來。
而敲擊聲也越來愈烈,一時間又有數艘大船被鑿沉,其中就包括徐清所在的樓船。
幸好樓船緊貼河岸,沒有人員傷亡。
徐清將軍趕緊調集渡口上所有將士對著水中放箭,但是東西兩側又傳來喊殺聲,是楚國的兩路大軍殺至眼前,原本就不擅長地面作戰的蘭陵東路軍絲毫沒有反抗之力,楚軍兩次抱團沖殺后就放棄了抵抗。
實力過于懸殊,歷經百戰的徐老將軍閉上眼睛不再看戰場上的血肉橫飛,心中萬千無能為力化成一滴老淚,重重砸進泥土中,掀起一團微塵。
他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應該是全力援助姜雪晴的楚左路軍和中路軍驀然出現在了蘭陵大軍的后方!
襄王橫刀立馬在徐清將軍面前,摘下面罩,道:“徐將軍,放棄抵抗者,可卸甲歸田。”
徐清轉過頭,看向那尚存不過千的蘭陵將士,再看看氣勢如虹的楚國大軍,手中的帥旗驀然跌落,示意麾下不要抵抗,然后摘下頭盔,露出飽經滄霜的老臉,將頭盔高高扔起。
問世間誰能不敗,銅戈添新綠,英雄白發生,無力報家國,兩行淚縱橫!
一柄方寸棱刺被插入胸腔,徐老將軍面向蘭陵都城桐苑跪下,頭顱慢慢低垂。
寧可站著死,不愿跪著生。
襄王良久立,安排麾下大軍不得對徐將軍遺身有所不尊重,原地立“忠”字碑,予以厚葬!
剩余放棄抵抗的蘭陵殘軍,一律按楚國歷律發放足額撫恤金,允予卸甲歸田。
至此,蘭陵的東路大軍成過往云煙。
濟淮河漕運被楚軍接管,大批糧草也成了楚軍的囊中之物,稍作休整后,襄王按照蘭陵的驛路傳書規格,將一封標明“百石糧草,即日送達”的密函放入了前往蘭陵西路軍的驛兵囊中。
天拂曉,朝霞如火似燃。
一隊由精銳楚軍偽裝的運糧兵出現在東去的大路上,馬車上的麻袋中裝的不盡然是糧食,還有硝石!
蘭陵江川將軍麾下的大軍駐扎在陳官渡口東面八十里處的堌堆集處,那里土丘遍布,很有利于藏身,對原本就擅長山地作戰的蘭陵西路軍來說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如此絕佳的易守難攻之地讓襄王絞盡腦汁才想出了一個瞞天過海里應外合的計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