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上盔甲,他是人間惆悵客,家國情懷,畫筆指點江山。
一襲青衫,他是紅塵富貴花,詩酒花賦,深情揉入畫卷。
只不過,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就像畫筆下的鮮艷色彩,終躲不過歲月變遷。
領兵后撤的蘇洵殿下單騎出野,走的不疾不徐,背影竟有些蕭瑟了。
折回銅綠山的途中,蘭陵西野軍腳步輕快,氣勢高昂,行伍中間的馬車里囚著楚國的敗將。
他們僅憑損失三千多兵力就換取楚國右路軍的重創,還俘虜了帶兵將軍,此
(本章未完,請翻頁)
功可嘉!
但是他們可能不知道,襄王的兩路大軍已在楓橋布下口袋陣,此時的百陌將軍正在朝著顧將軍擠眉弄眼,上兩次作戰都是他帶著左路軍沖鋒陷陣,居功甚偉,出盡了風頭。
嘴上說:“顧將軍隱忍不發,是在憋大招,準備給蘭陵娃娃軍來個日出江花別樣紅。”
實際心里說,你個狗頭老顧一肚子壞水只會些江湖技倆,真正到了沙場上,畏畏縮縮娘們似的,不中看也不重用。
但顧乘風絲毫不為所動,徑自指揮麾下將士在大路上多埋幾條絆馬索。
日過柳梢頭,深秋的暮氣滿天彌漫,野火炊煙的氣息很是濃厚。
大路的另一頭出現了輕騎一隊,飛快地略過這段略微有些崎嶇的路。
隨后便是蘭陵的大隊人馬,蘇洵殿下白甲白馬走在最前面,遠遠走來,如同趟著冰冷的霧氣。
忽然的一聲驚哨響徹空谷,穿云貫霄,驚起鳥雀離枝,驚得群馬仰立,驚得人心惶惶。
繼而密林中萬千羽箭群發,如同飛蝗。
蘇洵臉色大變,撐起護體罡氣罩,連忙指揮大軍后撤,不過后面突然升起數道絆馬索,路被封死!
“下馬!躲避!”
在箭雨襲來前,蘭陵大軍紛紛躲在馬腹之下,舉起輕巧木盾,躲過了楚軍的第一波攻擊。
箭雨稀疏后,蘭陵大軍在蘇洵殿下的指揮下迅速變換成防御陣型,一層木盾一層長戈,可攻可守。
這時,隱藏在大路兩側的楚國大軍呼嘯而來,整個密林中都是楚軍的身影,使得人數不足八千的蘭陵軍心中充滿涼意。
兩軍距離不足三十丈,忽然襄王的瞳孔一聚,盯住了那個白甲的將軍。
畫師蘇彥?他怎么會出現在這里,而且成了蘭陵的將軍?
故而在這千鈞一發時刻,襄王吹起了止戰的哨聲,萬千將士生生止步,出鞘的刀劍重歸于鞘。
襄王施展輕功身法,輕踏林間枝葉,掠過草稍,出現在楚軍的最前方。
摘下頭盔,露出一張英俊的臉龐,含笑道:“彥兄,好久不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