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幽王歷十七年,九州共主幽王于驪宮親筆手書封侯策,令舊隋蘭陵之蘇彥為楚國之君王,國號為北楚。
此策兩日內通達九州各地,震驚朝野,聞者皆一片唏噓。
開春時節,蘇彥令蘭陵皇室家族遷至江水之畔的丹陽郡,立丹陽為北楚皇都。
之后集結全國能工巧匠對舊楚郢城進行修繕,保留楚國皇室貴族地位,原地封爵,并將整個郢城交于怡陽公主管理,除了不得私募兵士之外,享有很高的自治權。
當日,艷陽高照,暖風和煦,丹陽郡新建的承運殿中,蘇彥加授大周冊封,封號為北楚稽王。
那日蘇彥隨雪晴姑娘省親,見楚都郢城一片荒蕪,斷壁殘垣孑立,城中百姓白衣素縞,黃紙紛飛,腹心難平。
二人挽臂前行,步履沉重。
昔日的將軍府如今僅剩后院中的假山方石滾落四方,青磚碧瓦,雕梁畫棟已蕩然無存,院中的人當然也悉數葬身在瓦礫之下。
姜雪晴身子一軟,便昏倒在蘇彥懷中。
蘇彥抱起姜雪晴,望著這滿目蒼夷,心中復雜無比。
父王帶的十萬蘭陵大軍杳無蹤跡,楚國的十萬大局同樣杳無蹤跡,他能想到城門前的積水大坑的由來,也能想到為何會見到如此的郢城。
蘇彥羸弱的身軀在顫抖,他有種負罪感。
所以他心底有了一個決斷,他想還楚國一個繁華重現的局面。
那一晚,他和姜雪晴商議,決定拿出蘭陵國庫的一半去和大周換取楚國的封侯位。
遷都,修官道,理良田,通商驛,推禮制,大赦天下。
江水浩蕩,云破月來,是非恩怨轉瞬皆空,只有安平喜樂最教良人傾羨。
丹陽城中的風月客棧被人買下裝修成戲樓,樓中常常高朋滿座,一幕“北楚圓月如相似,何惜寒枳非南橘”總教人長吁短嘆,淚濕衣襟。
有人在樓中一坐就是五年,身形消瘦,斗篷遮面,很像那位怡陽公主。
在遙遠的秦川峻嶺中,云霧繚繞的密林深處有亭臺樓閣隱現,在一處偏殿內,一個五歲左右的小男孩正對著一幅畫像生悶氣,畫中的謫仙人已經被他手中的泥炭涂抹的面目全非。
就因為打傷了幾個大孩子而被大師兄關在這小黑屋里,誰讓他們喊自己是有娘生沒娘養的野孩子呢。
小男孩越想越氣,就想抱起花瓶摔到地上,可是這花瓶又大又笨重,小男孩使出吃奶的勁終于出現了松動,花瓶原地旋轉半圈后,墻角處的地面竟然震動起來,出現了一道暗門。
手捧著燭臺,小男孩悄悄走了進去。
一股潮濕腐朽的味道充斥著這長長的甬道,轉個彎后,里面竟然出現了亮光,這是一間密室,密室的四周有幾盞長明燈,不知道燃燒了多少年,還是燭光綽綽。
(本章未完,請翻頁)
在密室的一面墻上有形似浮雕的壁畫,壁畫是一幅山河圖,當小男孩靠近壁畫時,胸前突然有些滾燙,那枚掛在胸前的銅錢發出微弱的亮光,小男孩眼睛一花,竟然出現在一處山川中,俯瞰四周,竟然和壁畫畫的一樣。
面前巨大的峭壁光滑筆直,上面竟然浮現出一行行鬼畫符般的字樣,金色的字符化成一道流光烙印在小男孩的心里,小男孩昏迷了過去。
翌日,汪秉玉汪真人前來查看小師弟的情況,在密室里找到了他時,他的嘴唇青紫,衣服上結著冰霜,氣息奄奄。
“玄寒真氣!”
汪秉玉輸入一股精純內力護住他的心脈,抱起他直奔后山的溫泉池。
同時,千里傳聲給其他七大峰尊前來。
在飄渺峰的最高處,有一座樓閣凌駕在白云之上,名為“鳴玉閣”。
閣樓中八位仙風道骨的真人合圍而坐,呈八卦方圓之象。八人眉頭緊鎖,額頭有布滿細汗,將八種不同的真氣打入中間盤膝而坐的孩童體內。
隨著時間推移,孩童的臉色逐漸紅潤,體內的玄寒之氣已經系數被封禁在丹田之中,沉沉睡去,八位真人也各自收功調息。
半個時辰后,閣樓內還剩金銀玉三位峰尊,三位真人立于鳴玉閣的三樓憑欄遠眺。
“掌門師兄,澈兒這孩子,唉!”
銀尊姜銀葉眉慈目善,花白長須,最是對后輩弟子照顧有加,更是把那孩童當作自家子孫教養。
“他體內的玄寒真氣過于剛烈,雖說已經被我們用精純真氣封禁在丹田中,但并不能消除禍根,倘若下次寒毒再次發作,我等也無力回天了。”
玉尊決定去找下白玉蟾師叔,也許只有常年游歷在外的他有辦法解決。
“掌門師兄,我那顆一陽金丹給這孩子服用吧。”金尊突然抬頭說道。
“不可,一陽金丹事關你破境,你如今壽元不多,此事休要再提!”玉尊一口否決了金尊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