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系列賽是NBA歷史上最偉大的總決賽對決之一。戴夫考文斯獨攬28分幫助球隊一舉奪魁,本次奪冠也是凱爾特人5年來首次奪冠。
緊著著的一個賽季,凱爾特人繼續沿用之前的套路奪得了又一座大西洋分賽區冠軍頭銜。球隊的內外攻守平衡,在沒有內線巨星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勝勢。賽季中段,考文斯腳部骨折傷停,球隊的板凳深度優勢體現了出來。在他回歸后,隨隊拿下了60勝22負的優秀戰績。東部決賽時,凱爾特人被華盛頓子彈隊阻截,子彈隊正式崛起。
隨著唐錢尼的離開,球隊換來了查理·斯科特,斯科特在之前的3個賽季都能夠場均得分20+。盡管球隊的板凳深度有限,球隊仍然打出了54勝28負的戰績并排名大西洋賽區榜首,同時也是當年聯盟的第二戰績。
在季后賽階段,凱爾特人先后淘汰了布法羅勇士隊和克利夫蘭騎士隊,又一次打進總決賽有了奪冠的機會。凱爾特人總決賽的對手是菲尼克斯太陽隊,后者常規賽只有42勝40負的戰績。綠衫軍占有明顯優勢。
雙方完成了一次蕩氣回腸的比賽,最終凱爾特人最終在第3個加時中擊敗對手,128-126終結了這場史上耗時最長的總決賽的比賽。這次獲得總冠軍,是凱爾特人歷史上的第13座總冠軍獎杯。
當年的大街小巷都在報道著這場曠古爍今的對決,史詩般的對決,甚至一度掩蓋了大學聯賽和橄欖球聯賽的鋒芒。
隨后的幾年隨著對內主力的漸漸老去,這支王者再次沉淪,甚至一度淪落到大西洋區墊底的位置。
不過這一切都隨著另一位神鳥的加入又發生了變化。1979年兩位名叫拉里伯德和約翰遜的年輕人改變了聯盟后來十年的格局。
兩個人的處子賽季,約翰遜獲得了總冠軍頭銜,而伯德榮膺年度最佳新秀,與此同時,凱爾特人開始圍繞伯德為核心打造球隊陣容。
前場與伯德搭檔的是3年級球員塞德里克麥克斯維爾,考文斯繼續坐鎮內線,后衛分別是上賽季曾效力于活塞隊的克里斯福特,以及內特阿奇巴爾德。隨著陣容的升級,上賽季球隊只有29次取勝的經歷,1979-80賽季增至61勝21負。
32個勝場的進步效果也在當時創下了聯盟之最(1989-90賽季被馬刺隊打破),在連續2年沒打進季后賽之后,這一年在東部半決賽淘汰了休斯敦火箭隊,但他們在東部決賽中不敵76人隊。
隨著羅伯特帕李什和麥克海爾呃加入,拉里伯德、塞德里克麥克斯韋爾和帕里什組成球隊的前場,克里斯福特和奈特阿奇博爾德擔綱球隊后場。
麥克海爾則在替補席上發揮力量,綠衫軍的替補陣容里還有杰拉爾德亨德森、里克羅比。東部決賽,凱爾特人和76人遭遇。76人在前四場比賽中取得3-1的領先,但在接下來的第五戰和第六戰中凱爾特人均以2分優勢獲勝。第七場凱爾特人以91-90擊敗76人進入總決賽。完成了超級大逆轉。
凱爾特人在總決賽中的對手是休斯敦火箭隊。火箭隊該賽季常規賽取得了40勝42負的戰績。在摩西·馬龍的帶領下,火箭隊發揮出色,但最終凱爾特人4-2擊敗火箭隊奪得總冠軍。
之后的凱爾特人浮浮沉沉,直到2007年夏天,凱爾特人隊在選秀大會期間球隊通過交易得到聯盟第一神射手雷阿倫和頂級大前鋒凱文加內特,與原有當家球星全能小前鋒保羅皮爾斯組成豪華"三巨頭"陣容。在2007-08賽季從全聯盟最差升到全聯盟最佳,取得66勝16負的戰績。最終以4比2擊敗湖人,獲得了隊史第17個NBA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