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
先說開發工作沒有頭緒,又拿出基建工程說事兒,后者的意味不言自明。
猜到朱曉明的心思是一回事兒,但蘇崢又有新的疑惑。
朱曉明能給自己帶來利益,自己用什么交換?
一個空調器項目已經掏空了自己,短時間內再讓自己投資項目的希望幾乎為零,朱曉明不可能不知道。
除了投資項目,自己還有什么能讓對方看得上的?
思來想去蘇崢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不禁疑惑試探問道:“朱總,你真覺得我能幫到你?”
朱曉明快速點頭,“拋開領導的提醒不談,單從蘇崢的一系列舉動來看,我就沒有理由不相信蘇總。”
一系列舉動?
蘇崢心頭一緊,故作好奇問道:“嗯?怎么說?”
朱曉明呵呵一笑,卻是看向不遠處的張柏明,“蘇總,公司還有不少事情需要處理,我得先回去了,等基建規劃思路捋清楚,我會讓人接觸張經理的。”
說完,轉身上車。
轎車里,朱曉明一臉自信。
先是在絕大多數人不知道浦東要開放開發的時候高價競拍浦東的土地,隨后高價挖人在浦東成立建筑公司。
如果說這兩個不正常舉動是因為蘇崢背后的強勁關系,那么跟松下公司的合作怎么解釋?
松下可是外資企業,而且是名氣很大的外資企業。
國營企業想要跟他們深度合作都不一定談成,即便能夠達成合作意向,想要控股權無異于天方夜譚。
一個私營老板,憑什么能讓松下甘心讓出控股權的?
比資金實力,隨隨便便都能找出一大堆比蘇崢有錢的國營企業。比關系背景,國營企業背后可是國家政府。
排除這兩點,還有什么能吸引松下公司?松下公司看上蘇崢哪一點了?
把這些事情歸攏到一起,再看蘇崢,愈發覺得看不透。
這樣一個屢屢做出驚人舉動的人,即便不能給自己帶來實質性的幫助,也值得多接觸。
更何況,早上領導打電話時,可不只是讓自己多跟蘇崢溝通。
“三個開發區各有各的分工,金橋出口加工區是三個開發區中唯一一個以工業生產為主的開發區,在大方向明確的前提下,你們要認真考慮具體走什么路線。是模仿南方沿海地區發展密集型加工產業,還是跨越這個基礎,發展更高一級的產業類型。”
“我個人覺得蘇崢這個空調器工廠項目很有啟發性,建議你們以此為基點發散思維,以中高檔產品進口替代、中檔產品出口導向作為產業發展定位,可以聚焦現代通訊、家用電器、食品醫藥、汽車及零部件等。”
“對于這些產業,金橋開發公司與招商部門要積極主動去尋找項目信息,千方百計讓它落地。在這方面,你們可以多跟蘇崢溝通交流,好好挖掘一下他的成功經驗。”
領導給的指示雖然不多,但卻一針見血。
浦東開放開發時間晚于南方沿海地區,如果一味地模仿,很難走出屬于自己的道路。發展中高檔產品產業,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所以,蘇崢跟松下談判成功的經驗技巧就顯得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