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政變的話,那自己還能在這跟長孫無忌扯淡么,肯定也得出事了啊。
不過……
“輔機兄,這究竟是出了什么事?他們要做什么?”
“唉,還不就是前些時日,處死了一個叫崔正德的……這人是清河崔氏的子弟,這清河崔氏不服氣,這不就發動各路世家來找陛下的麻煩了。”
“找陛下的麻煩?好大的膽……等等,他們怎么發動了這么多人?”
秦瓊正想嘴臭一下呢,忽然就發現這密密麻麻的官員……也就是說,全是那清河崔氏找來的人。
這數目屬實有些詭異了。
就這規模,恐怕即便不政變,單純讓陛下給個說法,陛下也得低頭啊。
可……
現在是貞觀二年,陛下才登基兩年而已。
這個時候要是對這些世家低頭了,那以后還怎么當皇帝?
這天下遲早要出事的啊。
所以他不太明白。
長孫無忌知道秦瓊是武將,里邊的內幕平日里他們也沒啥興趣,因而解釋起來。
“這其實倒也不只是一個崔正德的事,主要還是一個月前,陛下發布了科舉詔書……”
秦瓊點點頭。
科舉詔書,這個他還真的知道。
“此事我知道,這是沿用了隋朝的政令,并且陛下不知為何做了修改,連女子也可參加科舉,我家那不成器的女兒也……”
“我知道我知道,叔寶你先聽我說完。這科舉詔書一出,你想想誰最開心?”
“誰最開心?自然是年輕人了……”
“害,所以叔寶你是陛下的人,也只能做陛下的人,當不成亂臣賊子。在你心中,年輕人這三字,就是天下千千萬萬的尋常年輕人。”
“這……難道不是嗎?”
秦瓊感覺長孫無忌話里有話,但他一時也想不明白。
長孫無忌淡淡掃視了一眼這群聚集的官員。
“當然不是。”
“在有些人心中,只有自家所出的年輕人,才叫做人。其他的人,那都不算人。”
……
“這……這不是枉顧仁義大道嗎?天下哪有這等人?”
秦瓊覺得很荒唐,什么人這么膨脹哦?
“這種人要是在軍中,那非得被同袍殺了不可啊。”
“唉……這便是文官與武將不同之處了。所謂猛將發于卒伍,任何人要當將軍,總得從小卒開始,先積累功勛,然后再步步升遷上去。可是文官就不同……咱們大唐到目前為止,還有前隋,乃至……總之,科舉制出現之前的所有時代。”
“天下的文官,都是其他文官舉薦的!”
“舉薦?這個我倒是知道,舉孝廉制,這是漢代的制度啊。”
“孝廉?叔寶,你還是太善良了啊。”長孫無忌不滿的看了秦瓊一眼,“漢代,別說是孝不孝廉,便是手中人命無數,惡貫滿盈之輩也能舉這個孝廉當官。說來說去,還不是看家中長輩厲害?這就是這些世家鞏固自家勢力的說法罷了。”
“這……”
“所以陛下頒了這科舉詔書,你知道這些世家有多反對了吧?”
秦瓊明白長孫無忌的意思了。
再一看身邊這些人,一瞬間……驚疑是沒了,鄙夷倒是多了幾分。
搞了半天鬧這么大,就是為了這點事。這一個個的,真覺得自家子弟有資格當官,咋就不敢跟百姓家的孩子一起參與考試?陛下又沒說不讓世家子弟參加。
不過這人的確是太多了。
“那,眼下這情況,恐怕也不好輕易收場。輔機兄,陛下可有什么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