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附近軍漢的家屬來定居,這個事說大也大,說簡單其實也簡單。
長孫無忌要安排,很快也就安排上了——
先集結,再出發,由一定量的禁軍護送一下,順便有不想接家屬來的,朝廷也會安排換班弄到內陸的地方去。
除了這些,其實本來也還要運輸第二批水泥、鋼鐵零件,畢竟李盛還要建造許多東西在這里。
海軍和陸軍的不同就在于此,海軍肯定是要盡量上科技產品,鋼多氣少的地方科技含量真的很重要。
于是……
本來呢一開始,不管是動了心思一起請愿的軍漢們,還是長孫無忌本人,乃至李盛和晚上返航之后得知此事的柴紹、馬周,下意識的反應都是走陸路——從中左所島,到北方的港口這距離……
硬要說的話,其實還是比較遠的,甚至哪怕是從杭州到這里都算是有些遠。
船隊出征,走這么長的距離本來也不是小事,更何況附近始終還有高句麗的船隊肆虐……
戰斗的結果信報,快馬加鞭早已傳到了李二手中,現在李二正在遣使質問高句麗——無論他們回復態度如何,大唐目前都已經贏得了一塊輿論高地。
不過既然對方的船隊還在肆虐,那么走海路的確是有一定風險……
但眾人找到李盛這里,打算再商量一下這次行動的方式路線問題,卻得到了一波新的任務。
除了接人,還有運送他們家中的生產工具比如出頭犁耙針頭線腦啥的,還有一項是長安的鐵器。
當然,不是尋常的鐵器,而是李盛所定制的新的鋼鐵零件。
而且關鍵是,李盛明確的說了,這次需要的零件體量肯定很大。
要靠馬車牛車來運輸……
反正如果走水路,也需要先運輸到杭州,這個難度到時候大家去了解一下便知。
李盛都這么說了,柴紹也好,長孫無忌也好,立刻也明白了……這次李盛要搞的動作肯定不小,無論這玩意具體是個啥,反正……
嗯,想想戰船里的那東西……
不過話又說回來,既然這東西體量巨大,那么走陸路的難度就確實太高了,長途運一斤米需要消耗十斤米,而米還是容易分割,容易分散運輸的東西,更不用說李盛所需要東都是大型的整體鋼鐵件……
……那就只能走海路了。
這么看來,事情就的確是有些麻煩……
這么長的路段,難道要一路打遭遇戰……
這就很是有點累人了。
不過說累人,但也不能完全說累人。
身為戰士,既然餉銀糧草沒有短缺,那就沒有說打仗太累的道理——任何人都得憑雙手端飯碗。
柴紹等人很快還是確定了路線,就走海路!
先開一艘船,人回去。而到了杭州之后……
這個時候好處來了,因為最近這段時日,杭州又有一艘大船下水,其他的正在建造。
屆時算上開過去的船,那就是兩條大船……
不管是運輸人口還是李盛所要那一批鋼鐵零件,從量來看都足夠了。
當然,這樣的運輸任務之下……兩艘船的戰斗力,自然也都會有一定的衰減,柴紹有點糾結,是否要額外帶個一兩艘船上,執行護航任務。
這個問題他找了馬周商量,不過馬周給了他一個令人吃驚的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