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是由阿泠交到左手第一排,并示意看后再往后傳的。
等傳到最后,會再反向傳過來,呈s型傳閱,直到回到右手第一排。
莫依依是新入學的,年紀又小,坐在左手第一排的首位。
肖絳對莫依依點頭,這小姑娘就滿是好奇地把“畫作”往后傳。
幾乎,每個看到的孩子都很疑惑,祝犇甚至撓了撓頭,一臉不明就理的樣子。
等終于傳回到右手第一排,再由阿泠拿回來給肖絳,肖絳才繼續道,“你們看到了,我確實不會畫畫兒。但是,我會畫方位和角度。這樣就好比行軍的地圖那樣,雖然毫無美感,卻會讓懂的人看得更加明白。特別是王上,他可是沙場的常勝之王!”
阿泠瞄了眼鋪在講臺上的“畫”,看到上面居然打了細細的格子。最下頭寫著所有學生的名字,每個名字對應著一個奇怪的符號。
而那些符號也畫在格子的各處。加黑加粗的,畫得正正當當。還有一些,畫得又細又小,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教習,這些……呃,符,是什么?”廖章睿忽然問。
他個子高,也是坐在最后一排,緊挨著祝犇。
于是祝犇也納悶,“對啊,什么鬼東西。教習你是會道術嗎?讓我們去斬妖除魔?”
他有點興奮,立即代入到那些話本和歌戲里頭去了。
“這不是鬼東西,也不是符。”肖絳耐心回答,“這是數字,是一門學問。”
“切,誰不會寫數字怎么著?這怎么會是數字?還學問!連我們之中最小的都知道。”高瑜嗤之以鼻,指了指一個小胖子,“王羽,寫幾個給這個女……給咱們的‘教習’看看。”
她故意加重了語氣,表示她的諷刺。
肖絳寫的是阿拉伯數字。
這種記數方法,其實很早就傳入古代的中國,但一直不被中式數字書寫方式所接納。直到清朝光緒年間,阿拉伯數字才被運用。
在這個古代異時空,九九乘法表和古代中國一樣,早早出現了,但這個卻同樣沒有出現過。
不過論起演算數學和記錄數字,阿拉伯數字是最簡潔的。
她是理科老師,不,是理科教習,當然要從數目字的改革開始,要先教會這群孩子們。
“這個呢,叫阿氏數字。”肖絳盡量解釋得清楚些,“確實和咱們數字的書寫不一樣。但是,它用起來更方便。”
肖絳的目光掃過每個人,“以你們的出身,將來并不必要參加科舉。但我也相信,你們都對科舉有所了解。除了經義題和議政之外,也會考律法和算學。這種阿氏數字,就應用于算學之上。雖說用咱們的數字寫法也可以運算,卻在效率上低很多。考試是一回事,若在戰場之上,時間就是生命!”
燕北以戰養國,可算是慘烈的生活方式了。所以算是小孩子,也知道戰爭的重要性。
就連高氏姐弟,聽到這話也半信半疑的對視了幾眼,神情略凝重。
高鈺就問,“你不是亂寫的吧?”
畢竟,這些鬼畫符也沒人認識。這女人亂寫一氣,他們怎么判斷?
“這可是和咱們的數字對應的。”肖絳又揮了揮手。
阿泠連忙從講臺,其實也就是那張大桌子下面拿出一塊板子。
板子上貼了紙,上頭用毛筆寫了又粗又大的字。比不得現代學校的黑板,但也算是塊小白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