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來,就是軍士們的學習不能影響講藝堂里本來的安排。
怎么辦?
肖將安排他們下午來上課,因為講藝堂里的下課時間是申時,也就是下午三點。
這時代的學子們,課業也是挺重的,起五更,睡半夜。
那個勸學詩都說了: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不過講藝堂里的孩子都是權貴子弟,雖然也有非常用功的,比如廖章睿,莫依依。但因著本來就是書香門第,又是大家族,啟蒙早,啟蒙的先生也是有名的大家,基礎打的相當牢靠,再加上又不需要真正走科考之路,所以相對還是清閑多了。
更不用說比起現代那些數理化齊上陣,德智體美勞全發展的孩子了。
這些權貴之家的二代三代之所以要拼命擠進講藝堂里來上學,也是因為要形成和維護他們固有的貴族圈子。年少時建立的人脈,會幫助他們的一生,也會幫助他們的家族。
學里共有十八個孩子,除去八個年紀不足十歲,肖絳把剩下的十個人分為五組,每組兩人。
然后她又把總共十五個軍士分為五組,每組三人。
每天下午申時到酉時,一個時辰共兩個小時,由一組孩子對標一組軍士,分別教學。
這樣做的好處有三。
第一,讓孩子們復習已經學過的知識,畢竟阿拉伯數字和普通的加減乘除方法,這些孩子已經完全掌握,尤其是年紀大的幾個。
第二,增加孩子們的自尊和自信,讓他們知道自己年紀雖然小,卻可以做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立志將來成為紈绔子弟。同時讓他們體會到為人師表的不容易,師生之間以后更能互相理解。
第三,節省了她的時間,畢竟她紀要編寫教案,又要去一對一給高闖上私教課,實在有點忙不過來。
這就是為什么她要問張建輝這十五個軍士之間關系如何。
因為如果平常不對付,學習起來怕起爭執,這些孩子擺不平的。
“整體上,學習方案就是如此計劃。具體如何操作進行,由你們自己商議決定。”肖絳說完基本情況,站在那里,背著小手侃侃而談,“不過,咱們事先還要約法三章。”
她先是面向那群軍士,“第一,你們在軍中雖然都是有品級的人,在戰場上是沖鋒陷陣的英雄,是王上的左膀右臂。但是在學里,你們的身份就是學生。有道是學無老少,達者為師,尊師重道這四個字,是必須遵守的。不能因為年紀大地位高,就擺架子,就不聽這些小教習的話。當然,如果論取行軍打仗,騎射武藝,這些孩子對各位只能是仰望,拍馬趕不上。不過論起算學和阿氏數字,他們就是比較厲害。”
她這樣一說,有幾個孩子把小胸脯都挺得高高的。
但她又轉向了學生,“第二,你們不要因為自己年紀小就露怯,對方有什么沒學會的或者做不對的,既不敢說也不敢提。同樣,也不許因為自己出身高貴就任意胡為。有什么說不通的,或者不同的意見,就撒潑打滾加耍賴。那樣,相當于承認自己就是個小屁孩子!是扶不上墻的爛泥。”
“我們才不會!”一到聲音堅定而清亮的響起,卻是平常很低調的廖章睿喊出來的。
這孩子是個榮譽感和責任心很強的,好好培養必是棟梁之材。
“本教習相信你們,也希望你們不要辜負這個信任。”肖絳點頭,“至于這第三……你們師生組合起來一共是五組,這并不是隨便教一教,或者隨便學一學就完了的。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所以我們決定最后進行一次考試和比賽,成績最好的隊,王上會親自給予獎賞。至于獎品是什么,就讓我賣個關子,現在先不說。”
在現代的時候,肖絳就非常討厭末位制,因為那樣會極大的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可能導致自暴自棄的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