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到了這一步,該做的她已經做了,其他就看結果。而魏老將軍的所作所為,已經證明他是個明白人。
至少,并沒有因為有了年紀,功勞太高或者失去至親而變糊涂。
他的動向,魏家的動向,自然由老郭去盯著,與她無瓜。
后宮不得干政嘛,雖說燕北沒那么講究,高闖也愿意她多管些事,她多少還是要擺個賢惠溫良的姿態的。
雖然身邊的人,大概不會信吧……
之后她按部就班的過日子,仍舊忙碌不停。要保證燕北制藥那邊的進度,要盯著已經種植下去的土豆,還要到講藝堂上課。
她教授的本來就是新奇的知識,教學方法又十分靈活有趣,大受學生們的歡迎。各位家長都反應,現在孩子上學不再需要催促了,而是積極主動。甚至不喜歡休沐日了,恨不能天天泡在學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嘛。
在此期間,除了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肖絳還進行了戰爭模擬沙盤和天氣預測的活動,也用淺顯的物理知識,辦了研究小組,看誰把這時代冷兵器的性能改善得更好。甚至還有模擬市場,讓孩子們了解基本的商業知道和動作。
林先生胸懷寬廣,十分配合。
雖說古代重農輕商,但以燕北的地理環境和氣候來說,實在不適合耕種。不然以燕北人之勤勞肯吃苦,又怎么會三年小饑huang,五年大饑huang呢?
因此,商業、礦業就是燕北往后要大力發展的。
經過這些日子的調研和親身感受,肖絳發現燕北的冶煉技術在當世是非常高的,武國和越國以及更遠的其他國家,都比不上。他們在戰場上占據優勢,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武器精良。
同時,燕北的各種礦藏、藥材特別豐富,肖絳每天晚上都抽時間制訂未來發展計劃,并且慢慢寫成方案,只等高闖回來再研究定奪。
建設國家,富國強民,是深刻在肖絳骨子里的。在現代身為軍人是這樣,在古代算軍屬吧,自然還是這樣的!
一想到燕北美好的未來,她總是會心潮澎湃。
在教學上,肖絳得說,論起學習能力,孩子要遠遠強于大人。
曾有句不太恰當的話叫做:三十不學藝。
雖說人要活到老,學到老,但到了一定年紀后,接受能力,記憶能力,創造能力都比不上孩子了。
所以這群孩子如饑似渴的吸收新知識,感覺教習把他們當成大人,有用的人看,而且也為強大燕北做貢獻,因而不僅熱情非凡,連成長也十分迅速,甚至開拓出很多新的思維,就連肖絳這個現代人有時都跟不上了。
不僅如此,為了在演習和演練中可以贏,孩子們上武學課的時候也格外努力起來,令張建輝教習分外興奮。再不覺得沒能上戰場,而是留在后方教小孩是浪費生命,浪費自已的本事了。
依照約定,高氏姐弟每天晚上抱著小貓來嘉魚居吃飯。
肖絳表面上是跟小貓玩一下,實際上不著痕跡的于吃飯和瑣事中增進彼此的了解,互相熟悉。
民以食為天,一起吃飯是最拉近感情的。特別對于中國人而言,在現代的時候不就是?有事沒事約個飯,大家都哈皮。
而盡管因為魏家封府,高氏姐弟不能去探望魏老夫人,高瑜責怪肖絳,始終無法徹底放下敵視,但其實這小丫頭不過嘴硬。
她沒意識到,她已經可以很自然的和“壞女人”相處,不再烏眼雞似的,也不再凡事為了反對而反對。更不會不管肖絳說什么做什么,她第一反應是要對著干了。她這樣,高鈺也輕松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