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每戶,多少還是會放點兒炮仗。
像村長或是其他一兩戶住磚瓦房的富裕人家,舍得買上兩三竄鞭炮,正中午的就放上了一串。
而像小蔓和素素這樣的家庭,買不起鞭炮,小孩子玩兒的炮仗,還是買得起的。
只是賣得多少,就看個人腰包了。
卯兒老早就看到小蔓買了炮仗,咿咿呀呀地吵著要瞧,但小蔓是要留到除夕當晚才放的,自是不給他,偷偷藏到了他這兩歲孩童觸碰不到的地方。
小蔓按照娘親的囑咐,拿出娘親早已泡好的黃豆,一勺勺伴著水,放到清理干凈的磨盤里,娘親則開始磨豆漿。
用了沒多久,一罐生豆漿就磨出來了。
家里人口不多,因此一罐生豆漿,便足夠過個年了。
接下來,便是將豆漿倒進鍋里煮。
吃一頓豆花并不稀罕,稀罕的是,豆花蘸水。
豆花蘸水得放不少熟菜油,跟少量碎花生,加上小蔓她們每日的主食里,就摻雜了豆子,因此豆花對她們而言的營養成分不大,因此她們極少做豆花來食用。
用來到販賣也不太現實,畢竟每家每戶都有個或大或小的磨盤,做豆花又并無上山砍柴那般麻煩,小鎮上的居民,還是少有買豆花的。
雪竹帶著卯兒,好奇地盯著鍋里看。
她知道今日是除夕,每逢除夕就等于要吃好東西,所以她格外盼著這天。
將豆渣與豆漿分離后,娘親在灶臺前熬著豆花,小蔓則出門去采集了些大小不一的野果,采完回來洗干凈,放到餐桌上。
“回來了?”
娘親聽到小蔓在院里忙活的聲音。此時,屋里屋外都繚繞著一陣豆花的香味。
“嗯。”
小蔓應了一聲。
“小蔓,你去拿兩個雞蛋過來,娘給你們做份蒸蛋。”
“太好了,有雞蛋吃了……娘,兩個雞蛋,能蒸多少蒸蛋出來呢?”
雪竹最是歡喜,這種情緒傳染給卯兒,連卯兒也頓時感到了雞蛋是種好吃的東西,也咿咿呀呀地笑著。
“你猜呢?”
小蔓拿了雞蛋走過來,刮了刮她的鼻尖,笑道。
隨后,就拿了一個大碗來,將雞蛋打在里邊,攪拌勻凈后又摻了足夠的清水和鹽巴進去,便放到另一口鍋里蒸了起來。
豆花制成,豆漿了由滾燙變得溫熱,雪竹端了一碗,和卯兒一人一口地喝著,雖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碗豆漿,姐弟二人卻也滿臉幸福。
午餐,一碗豆花,一碗蒸蛋,一盤野菜,兩碟豆花蘸水,此等規格在這個家里,算得上是最好的了。
一家四口很快就吃得肚圓。
尤其是那碟豆花蘸水,對于長期缺少油水的人來說,簡直是如獲珍寶,即便是那盤水煮野菜,在蘸水里蘸一蘸,格外好吃。
午休之后,素素將小蔓找了過去。
原先,小蔓還不知素素有何事,結果沒想到,素素把她做的那只木盒給她看了,木盒一打開,里邊全是各類漂亮的小玩意兒。
五條各色的發帶,包括之前和小蔓一起去買的那根;三支廉價的簪子,只是一只有些老舊,另一只是個木簪;還有一對耳環,深綠色的玉石倒像真的,不過有點兒小,就如兩粒黃豆那般大。
素素特意看了看早就被她上了門閂的木門,小聲告訴小蔓,這是她遠方堂姐給她的。堂姐家里是另一個鎮上經商的,家有閑錢,不在乎這種一兩百文買下又戴舊了的東西。
去年伯伯大壽,她穿戴了自己最好的衣衫,隨同父母到堂姐家做客,可一見到堂姐的家境穿著,難免也覺得自己相形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