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私塾先生對小蔓會背《出師表》是完全沒想到的,但他很快掩飾下來,裝神弄鬼地胡亂解釋一通,后講到《過秦論》的時候,又將歷史人物的母國張冠李戴。
既沒師德,又沒教學能力。
難怪素素哥哥在這里也學不到什么東西。
她是斷然不會將弟弟妹妹們,交到這種人手里。
“你去見了私塾先生?結果怎樣?”
回家后,娘親聽了她這番話,感到既好奇,又詫異。
“誤人子弟的庸師一個,”
小蔓并不掩飾,卻編出了另一層故事,
“我去的時候,私塾已經沒學生了,單單看見他和他同窗好友在爭論、吵架。他的同窗不論談吐和舉止,都在他之上。
而且他同窗還罵他是當初私塾里,書念得最差,也最為偷懶的一個,沒想到那私塾先生還不知廉恥地說什么‘我就是不愛學,就是誤人子弟討完飯吃又怎么樣?那些蠢材愿意把錢給我,那是我的本事’。
所以,打死也不能把小孩兒交到這樣的人手里。”
若是直接告訴娘親,是通過她的試探才發現私塾先生的問題的話,娘親肯定不會相信。
畢竟娘親怎么會相信她會背《出師表》之類的文章呢。
“不去就不去吧。
依我說,你弟弟卯兒現在還小,起碼還得兩三年后,才用去私塾吧。現在打聽也沒什么太大意義。
若是鄰村不行,娘再想其他法子。
不管怎樣,也是要讓卯兒念上一個還不錯的私塾的。”
小蔓微微感到一絲疑惑,回過頭來看向娘親,只見娘親嘴角邊掛著的笑意消失了,眼神凝視著遠方,像是回憶起了什么,表情略微有些嚴肅。
這種表情,她曾在書肆里見到過。
“娘,”
她忍不住問出了口,
“其實我上一次就想問您了,為何您和爹,都會看重我們姐妹三人,念不念書這類事?
一般來說,咱們家窮,您肯定是想我們長大能,能幫您搭把手的,對吧?
更何況,這村子里其他家庭,可能大多都如素素家一樣,很少讓孩子去念私塾的。今日我見了私塾,里面的確只有一間學堂,而且也只容得下三十來個小孩兒。
我不明白……為什么您和爹爹,會比其他家長更有這方面的重視呢?”
娘親回過神來,摸了摸她的頭,笑道:“不是我清楚,這是你爹告訴我的,也算是你爹的遺愿吧。”
“爹?”
“嗯,實際上,他很小的時候,你們的爺爺,曾是一個有些家底的秀才。家境殷實不說,還有幾個仆人們伺候著。可惜有一次到杭州出游,遇上山賊,他的爹娘將他藏到馬車的暗格,才留得一命。
盡管那幾個山賊后期被抓住,也被砍頭了。但由于當年你爹只有九歲左右,叔叔伯伯們將他家家產都吞了之后,又苛刻待他。
到他十三歲那年,既不滿他們的對待,又早已無錢打官司,因此也就出來四處漂泊。
所以,正因為他小時候念過一些書,他才看重這些,也是他告訴娘的。”
小蔓雖知道父親是個孤兒,但卻沒想到,父親有過這樣的一番身世。
她凝神片刻,很鄭重地對娘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