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歌洞天,我親眼窺見巫族的十二都天神煞大陣,互相參照對比,與法網互為犄角的鬼神大陣,已經有了一點眉目。目前而言,只能憑藉軍氣為源泉,演化徒具虛表的外殼,日后若是有機會,定然要將其中精髓全部弄到手里。”
實力不過陰神境的祖巫共工,盡管只有上半身,天賦控水之能卻不消耗任何法力,畢竟他是深度嵌入天地運轉的具體法則化身。
祖巫共工僅僅打了個響指,附近山澗溪谷的涓涓細流,頓時被一股莫名力道牽引,沖躍出固有的河道,向大軍駐地流淌而來,溫柔地將其環抱住,首尾相連地形成“護城河”,且不停地洄轉流淌。
流水漸漸地沖走地表的泥沙,悄聲無息地侵蝕出三尺寬,深可沒過膝蓋的河道。
水汽溟濛,泛起云絮似的薄霧,緩緩地彌漫開來,充斥著整座大營所有軍帳。原本就很低矮的篝火,竟然被壓制地近乎熄滅,只有偶爾有人添加柴禾,樹皮爆裂發出“嗶啵嗶啵”聲,才能令人感到莫名的心安。
夜色越發濃重,葉知秋沒有繼續端坐在大帳里,而是邁著柔慢的步子,在偌大的營地里走動,時不時聽到一陣陣鼻鼾聲,顯然大戰過后非常疲憊的緣故。
葉知秋行經傷兵營時,隱約聽到壓抑痛苦的悶哼聲,知道他們的苦楚,輾轉反側無法安然入眠。為了讓將士們能夠有個好夢,他輕輕地揚起手,灑下無數蘊含勃勃生機的木德靈光。
一顆顆米粒大的光華,有如煙花般的四下散開,堅韌的帳篷幕布對它們來說,仿佛空無一物,輕易地穿透過去,頗具靈性地落在傷兵的創口上。
原本針扎、火燒的灼痛,頃刻間被沁人心脾的清涼感取代,方才還痛苦低吟的傷員,感覺前所未有的好,傷疲交加的身體,再也支撐不住,頭一歪,飛快地浸入香甜的夢鄉中。
跟隨在主帥身后的幾位親兵,親眼目睹這一幕,忍不住暗暗咋舌,同時心里也慶幸不已。他們都是經歷洛陽火焚之戰的老兵,同時也是煉氣有成的道兵,深知葉知秋此舉耗費不菲,畢竟這道法術顧及數百人,換做是普通的醫道術士,估計能把他活活抽成人干。
也只有葉知秋這種絲毫不吝嗇法力的得道仙真,才會將道法的好處,不分親疏地遍及所有將士。當然了,若非如此,他們怎會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地追隨在葉知秋身后。
世上沒有真正的愚人,懂得權衡利弊,知道如何進退的人,反而到處都是。親兵們決定將方才自己親眼所見,擇機向伙伴知交轉述,決定堅定不移地追隨葉知秋,至死方休。
有祖巫共工坐鎮,礙人清夢好眠的蛇蟲鼠蟻等害蟲,都不敢接近,待在駐營地里面的,則慌不擇路地搬家遷走,生怕被無孔不入的水汽滲透殺死。
夜,深沉如水,靜靜地悄然流逝,祖巫共工就像不眠不休的斗士,直到翌日凌晨朝陽初升,向大地灑下微暖的金黃晨曦,他才在葉知秋的稽首致意后,悄然化作泡影消失不見。
起地最早的伙夫,輕手躡腳地披衣起床,套上厚底的布靴,掀開防寒防風的幕布,準備用昨晚的行軍爐灶,為袍澤們準備豐盛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