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知秋忍不住哈哈大笑,獨自一人繼續前行,竟然闖進誅仙陣中,由西門澤位進入,抬頭看見一座陣門,上面懸著一口寶劍,有三字銘文,“陷仙劍”!
通天教主眼看玄門大敵入陣,掌心發雷,一道金色霹靂,電光火石之際,命中此劍。瞬息間,就有無數道劍氣縱橫往來,產生莫名的吸攝力道,勢必將葉知秋陷在此處,由萬千劍氣徐徐消磨至死。
可惜,葉知秋頭頂懸著大道至寶山河社稷圖,稍微展動,周遭無數陷仙劍的劍氣,就被一掃而空,被他暗中用來對付玄都太上和玉虛元始的真靈,將兩位教主折騰地夠嗆。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通天教主與葉知秋聯起手來,秘密報復有意無意之間,打壓截教氣象的太上、元始兩位教主。
通天教主眼看陷仙劍對玄門大敵無用,心里重重一沉,旋即就看見葉知秋避走誅仙陣西門,逕自往南門而去。
此陣南門為戮仙劍,待葉知秋走到近前,就發出一股凝如實質的殺意,專門破壞煉氣士的道性,令人直面生死之間的恐懼。
葉知秋有鑒于此,忍不住輕輕搖頭,經歷過洛陽一戰,幾十萬大軍舍生忘死的連綿戰爭,殺氣沸反盈天,不在戮仙劍劍意之下。
說到底,中原九州的戰爭,殺氣殺性殺意猶未濃烈,論境界或許不如神兵仙劍,不過在質地和數量而言,只會在戮仙劍之上。
正所謂,天子一怒,伏尸百萬。匹夫一怒,血濺三尺。葉知秋好歹也算是仙朝之主,分身斗戰勝真君,任職為斗部之主,手中掌得數十萬大軍,自仙朝初建就南征北戰,見識過的大場面,海外煉氣士絕難想象。
再則,誅仙陣立陣以來,極少派上用場,尋常挑戰者,還未能逼地通天教主動用此陣,都是麾下弟子羽翼,隨手打發掉了,因而此陣鮮少沾染血腥,殺意雖有,卻極為淺薄。
葉知秋再次一笑而過,反倒是通天教主,以為這位玄門大敵明哲保身,不敢闖入誅仙陣中,頓時輕看了幾分。
待他轉到東門震位,抬頭看見陣門懸掛的寶劍,銘文為“誅仙劍”,才稍稍站定,抬頭仔細端詳,只見一枚斗大“誅”字古篆,向自己撲面而來。
葉知秋情知此為誅仙劍的道性真意,有一股天誅地滅的意境,將自己徹底籠罩,一時之間,竟然動彈不得,不由地暗暗稱奇。
他心里也不著急,右手手腕立即浮現出十二元辰時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字,字字碧綠湛青,彼此連成一體,罩著“誅”字古篆,竟然將其定住三息。
趁著如此難得的機會,大道至寶山河社稷圖憑空一攝,就將誅仙劍的道性真意吸入內中,又被葉知秋拿去與太上、元始為難,整治地兩位教主的真靈,簡直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