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天一早徐盡歡便拿著由副官所規劃的布防圖開始分派今日的工作,首先要布置的便是各種火炮的陣地位置。
第5機械化步兵旅屬于中型快速突擊反應部隊,主要攻擊武力都是以6X6、8X8的輪式裝甲車及各型軍用卡車為主,該旅一共編制了4個合成營、1個火炮營、1個防空營,裝備的火炮種類有27輛155毫米自行卡車炮、9輛40管125毫米自行火箭炮、24輛120毫米自行迫擊炮、56輛120毫米輪式突擊炮和24輛自行彈炮合一防空系統。
除了輪式突擊炮以外的各型火炮平均分為三個陣地,分別設立在梅洲島北、中、南中心線的三處空地上,而56輛輪式突擊則是分為四個陣地布署在東西二岸。
島上的三個出入口則是以配備12.7毫米重機槍和40毫米機炮的裝甲車做為防御火力,每個出入口各布署了4輛重機槍、2輛機炮的8X8輪式裝甲車,配合防爆墻崗哨上士兵使用的通用機槍和輕機槍,形成了四種不同口徑的交叉火力網,在橋上和隧道內這種狹窄的空間里能夠發揮出無法想像的殺傷力!
另外地面和空中的偵查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新加入的戰場之眼-雷達也在昨日進駐了島上,6輛裝備低空偵測雷達的裝甲車和6輛裝備平面掃瞄雷達的裝甲車的偵查范圍覆蓋了島嶼周邊30公里的地面和空中,火炮營配備的八架彈射式中型無人機[紙鳶],也將原先的空中偵查半徑從5公里提到升到了150公里。
雖然島上的火炮看起來威力十足,各種偵查裝備也把預警時間拉長了不少,但是要能發揮出應用的戰力還需要有足夠的士兵去操作,新加入的900多名士兵本身具備相關專業的人數本來就不多,而且還要從中挑出幾名專業又資深的人員出來教授其它士兵,因此兵源的補充仍是梅洲島上的首要問題。
徐盡歡和眾人商議之后在不影響糧食生產和設施運轉的情況下,從幸存者之中挑選出200名身強體壯或是具有軍警背景的人加入戰斗組,每天和士官兵們一起接受島上武器和裝的使用訓練。
為了加快訓練進度,徐盡歡將除了出入口和江面上以外的巡邏崗哨全數暫停,讓接受訓練的人數能夠最大化,而這些空缺的警戒工作則是交由島上所有武裝過的無人車輛和無人機來擔綱,這些裝備輕機槍和手槍的無人機器經過副官的重新調校之后,只要安排人手進行更換電池就能一直工作下去。
而關于副官的身份,徐盡歡以國科院所開發的軍用人工智能輔助系統為馬甲,在它重新編寫了所有戰場數據終端的固件與軟件后,每一輛裝甲車、每一臺數字無線電、每一部軍用計算機都能夠和它進行數據連接和查詢,島上新安裝的所有監控也一并連接到它這個系統內,讓徐盡歡可以更為精準地掌控島上的任何情況。
經過數天的建設和布署之后,島上的防御工事只剩下人員的補足就算告一段落,以一個機械化步兵旅的火力來防守一個只有13平方公里的島嶼也算地上是固若金湯了,接下來島上每日的工作都圍繞在訓練、偵查、種地這三個區塊上。
每天三組輪流外出的偵查小隊除了負責替島上“開地圖“之外,也不斷地替島上帶回一批又一批的幸存者,以及各種不同的生活物資儲存地點,而徐盡歡等人也會參與到偵查小隊的行動當中,教他們特種部隊在城市巷戰中的各種戰術。
這一日徐盡歡待在位于生技公司項樓的指揮中心內坐鎮,聽取無線電回傳的各項偵查信息和監督各組人員的工作進度。
“A隊回報,在濱江路的加油站內發現一輛油罐車,請求無人機提供誘敵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