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那條小水流,已經被元搖初三個人鋪好了,也不知道從哪兒買來的彩色石子,這么一鋪,還怪好看的。
而元搖初三人的聲音在外頭隱約響起,估計是鋪出了興致,連外頭也都鋪了。
見心寶醒了,林娘子就把暖龕里的羊奶給她端了過來,小心的倒在杯中,心寶包著小毯子喝完了奶茶,聞著濃濃的花生香,就拿起棍子,去挾里頭的花生。
林娘子趕緊叫住:“你別動!小心燙著你!剛拿出來也不酥,你吃那邊的。”
雁沈絕從旁邊拿了,隨手剝開,心寶就從他手里拿花生仁兒吃。
林娘子炒菜也就一般,但在火盆里燒粟子花生卻是高手,這邊的土質又好,種出來的花生又大又飽滿,吃起來又酥又香。
然后大人們繼續剛才的話題。
元大哥道:“叔你的意思是,找個能長干的?”
“是,”唐青山道:“要賺錢,這地里的菜,藥,葡萄,都長的很快,但都是既著地里賣,轉不起來。”
“我明白你的意思,”元大哥道:“這都是些賣完就沒了的東西。但是叔,明年咱還得往山上種果樹呢,開春開始忙,有個兩三年開始結果了,更忙……一年忙到頭,這會兒你要是找個大生意,把攤子鋪起來,到那時候咋辦?”
唐青山點了點頭:“所以我也在思量。”
元大哥勸他:“一轉年,唐時繁想從軍,二郎三郎又不回來,家里其實也沒人手。”
唐青山道:“我是想帶著四郎做一遍。”
元大哥恍然:“哦哦!那我明白了。”
唐青山的意思,是唐四哥喜歡干這個,又適合干這個,所以他想找一個生意,從籌建到運行,一路帶著他從頭做起來,讓他從中學到一些東西,畢竟,很多東西,像現在這樣,碰到啥賣啥是學不出來的。
這才叫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那邊,林娘子也在跟閨女聊天:“這么多花生,要不我們再發點兒花生芽吃?”
心寶點了點頭,林娘子拿手卷了卷她的頭發:“心寶頭發長了呢!”
心寶仍是點頭,林娘子就這么卷著玩兒,一邊又道,“等過年的時候,給我的心寶兒做點花生糖吃。”
心寶頓時眼兒锃亮:“好呀好呀!要多做一點!”
唐大哥道:“連花生芽帶花生糖,也用不了多少,不該留這么些的。”
心寶道:“其實可以榨油呀?”
林娘子奇怪的道:“榨油?花生還能榨油?榨出來怎么用?”
心寶道:“炒菜用啊!”
被她問的,她才想起來,原來這個時候還是沒有花生油的。
明朝的《天工開物》中,曾經提到過很多油,譬如他說,脂麻油,蘿卜子油、黃豆油、大白菜子油為最佳,蘇麻油、蕓苔子次之。
脂麻油,就是芝麻油,蕓苔就是油菜,也就是油菜子油。沒有提過花生油。
倒是清朝嘉慶四年的《滇海虞衡志》曾有提過,“自閩及粵,無不食花生油,且膏之為燈,供夜作”。
可是,到了道光三年的《調疾飲食辨》,卻只記了四種食用油,脂麻油、豆油、蕓苔油、吉貝油,也就是棉花子油。提都沒提花生油。甚至于乾隆年間的李調元《粵東筆記》中,都沒有提過花生油。
可見,后世最習慣的花生油,在古時并不普及。
尤其鄉下人,最常用的還是豆油和豬油,至于芝麻油,那不是炒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