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之前那些跟從冰窟窿里撈出來的樹枝一樣的盆栽?”
“是啊,你看盆里,冰水還有呢,厚冰還沒化完呢。”
“真的凍了三天?”
“是啊,零下三十度凍三天,一點事都沒有。”
“就加了那種抗寒劑就放進去了?”
“嗯,我覺得,可能真的是抗寒劑生效了。”
和負責這次測試的同事對話了片刻,克里滿臉錯愕,真生效了?
但,怎么可能呢?
冰晶對含水量多的植物葉片帶來的傷害是致命的,為此落葉喬木只有在秋季讓葉片失去活性脫離枝干,以此保存樹干的水分,這種葉片里的水分被凍結會刺破葉片的細胞壁,讓葉片徹底失去活性。
之所以松柏能抗寒,那是因為它葉子很細很細,內部的水分太少,蠟質層厚實,別看冬季天寒地凍,松針可不會被從內部凍結,被大雪壓斷樹枝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站了一會,被通知趕來的主管到來,他檢查了錄像與所有記錄后作出決定:不加抗寒劑,繼續把這些植物放入冷室,溫度依舊是零下三十度,繼續凍。發明者不是說加一次抗寒劑能頂一個月以上么?要是前后一周都頂不住那發明就依舊不算成功。
主管發話了,其他人忙活著一起把這些遭受苦難還沒享受一小時陽光微風的可憐盆栽重新端回冷庫。
即使冷庫的制冷設備已經關閉,但零下二十多度,還是讓進入里面的人裸露的皮膚在片刻被凍得麻木。
一群人圍在冷庫前,眼看著制冷設備啟動,那些可憐的植物枝葉上重新掛滿了冰霜。
當冷室溫度降至零下三十度并一直保持的時候,大家忍不住吞了吞口水,要是這次真的成功,一個震撼的發明就要誕生了,那就是可以無視寒冷的冬季,繼續在土地上培育作物,一年三熟再也不是夢想。
像小麥,大家都知道它的成長周期在一百天左右,但自由貿易聯盟很多地方一年基本只能種一茬,夾雜一些成熟期短的作物就已經是極限了,除了熱帶冬季也是溫暖的地方才能一年三熟,但那里的降雨太大又不適合小麥,只適合水稻生長。
米不如面耐餓,這個大家都知道,也只有面包,誰聽說過用米做面包的?
加上水稻的管理要比小麥麻煩的多,如果真能達成小麥一年三熟,這不是短短幾句話能夠說得清楚的,近似乎增產小麥三分之一,代表能在現有的基礎上多養活三分之一的人,那豈不是表明自由貿易聯盟人口破億有望?
“重新對防寒劑的化學成分進行檢測。”
“已經檢測過了,普通的植物汁液加氫氧化鈣,就是熟石灰水。”
“什么植物的汁液?”
“這個,很難對比啊,發明者也沒說。”
“調取數據庫,挨個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