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已經展露眉目的寒潮,如今網絡上對于寒潮、防寒、抗寒這些字眼的搜索熱度很高。
崔遠這個賣抗寒劑的家伙終于借到了一波風,雖然是北風,但能提升產品名氣,每日數次聯網,都能有客戶有意見面接觸,這就足夠了。
崔遠已經在安卡城租賃了一處辦公處,位置就在存放兩種產品的倉庫不遠處,不是多壯觀,但充當斯瓦格斯營地的門面已經足以。
崔遠網絡上個人界面,金燦燦的兩份專利介紹就是最好的名片,半信半疑的潛在客戶在搜到他的個人界面后,最初都是很難相信真的有抗寒劑能夠幫助作物抵抗過冬。
但隨著瀏覽深入,乃至實地考察過后,最終也是不得不認同崔遠的產品,在得到百分之幾產品返利后,也會成為崔遠個人界面產品測評員之一。
每日兩三波人登門拜訪,每日數萬產品的交付,數十上百萬新幣的合同簽訂,讓崔遠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都別想清閑。
租賃的倉庫最開始只有一個,但后面很快變成了兩個三個,出入往來的汽車貨車也是越來越多,他的行為終于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不是別的,是遴選城一家報社農業版面記者的采訪。
說實話,在聽到維克多說有記者要采訪他的時候,他第一反應是拒絕的,萬一對方表示要去產品加工地看看,他該怎么回應?
時至今日崔遠出手的所有產品,都是他四份一組在系統莊園內制作出來的,眼看他的制作等級都沖到了三十級,其他兩種天賦最低的依舊不到十級。
還有一點就是,崔遠的產品到今天也只有生產日期與專利許可證,而沒有正式的生產審批手續,代表他一直在無業經營。
更準確的形容是:他和賣自家田里種出來的小麥磨成的面粉一樣,在做別人都沒想到的手工加工法。
不過在成立了斯瓦格斯營地之后,崔遠就把兩種產品和營地綁定了。
他不屑于賺漏稅的那些錢,如今成立在安卡城的總經銷處可是有正式的營業執照的,連營地成立之前簽訂的合約都登記上了,只等年底稅務部門審核然后交稅即可。
身為自由貿易聯盟的公民,該交的稅崔遠絕不會少交一分。
不過他知道,自己年底之前必須拿出來一個像模像樣的生產加工工廠,生產加工資格證也得申報審批下來。
在稅務部門真正調查之時,崔遠必須要讓產線開動起來能夠真正的進行生產制作,兩種產品的成本也要壓縮到合約費用以內。
“別想太多,只是問你幾句話,然后你給人家封個紅包,人家能在報導里提咱們兩句,圖片沒有,長篇報道也沒有。
真不知道你為什么要把產品加工地這么正常的事情掩蓋的這么嚴實。”
維克多在這之前與對方在網上交流過,他當然知道記者為什么會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