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點多,陽光照在人身上依舊不能讓人覺得多么溫暖,望著頭頂照常升起但失去大部分熱量的太陽,崔遠搖了搖頭。
騎行了十幾分鐘,崔遠找到了安卡城報社。
除了遴選城希望報這種大報,其他小報一般都在報社分部才能買到,這是因為希望報銷量最好,那些街邊商店都愿意從報社拿貨用于零售,其他的小報就沒這個待遇了,除了希望報,其他報紙一般都是周刊,只有希望報是日刊。
“希望報頭條:遠星城事件第115期新鮮出爐。”
除了街邊商店,甚至有報童騎著自行車吆喝著賣報,一份零售價100新幣的希望報,他們賣一份能賺1新幣的樣子,勤快點一天賣幾十份也足以幫忙補貼家用。
之所以希望報這么貴,那是因為它整個展開有一米多長,七八十厘米寬,版面多達正反十六版,重達數十克。
希望報使用的材質是麻類植物的根莖,必要時可以充當繃帶和抗感染藥使用。
沒錯,就是直接包扎傷口或者吃掉,甚至燃燒之后的灰燼都可以止血,作為人類對抗感染病毒的最重要工具,麻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多種用途。
除了遴選城這里的居民可以享受希望報日報的便利,其他地方就別想看到當天的希望報了。
像遠星城這地方,看到的一般都是三五天之前的希望報,價格也要翻一翻,在一百五十新幣左右,除了遴選城,沒有誰有能力在一份報紙上刊印出如此眾多的消息。
還有一點就是,有很多人愿意收集希望報,將其當成收藏品收藏,即使是過期的希望報依舊還有自己的價值,如果有人能自己收集來一月或一年的希望報組合起來,那可是能賣出大價錢的。
在報社,崔遠買了一份當天的希望報,然后詢問了一番,在眾多小報中找到了新一周的農業報紙。
當崔遠翻看只有正反四版的報紙,發現上面居然真的有和自己有關的報導,財大氣粗的崔遠一揮手買走了報社一半的農業報刊,多達五百份。
看不完沒關系,以后帶回營地,或者免費贈送給客戶也好。
農業報刊或者說所有報刊,材質都是麻的根莖而不是普通紙張,五百份農業報刊花了崔遠一萬五新幣,不過對他而言這只能算是毛毛雨了。
五百份報紙也沒多重,畢竟四張版面的報紙,總歸不如十六版的希望報沉重,崔遠將裝袋的農業報放到自行車后座上,輕松騎著自行車原路返回。
“買來了么?有提及咱們么?”
回來后還沒進門,崔遠就看到了站在門口等待的維克多,他看起來要比崔遠還著急,仿佛被采訪的是他一般。
對于普通職業者而言,上報紙可不是一件小事。
“有的,版面不小呢,得有近百字吧,還有一張照片,彩色的那種。”
崔遠表情也是頗為愉悅,雖然沒有細看,但看到自己的采訪成為了報紙上內容的一部分,這讓還是很高興的。
將整袋報紙從自行車后座拿下來,維克多小心翼翼的將里面成捆的報紙拎出來,將其拎到房間內的桌子上這才放松,拿出剪刀將打包帶剪開,便是忙不迭的拿起一張仔細的搜索著。
崔遠跟在后面進入房間,將厚厚一沓希望報放下,也是拿起了一張農業報看了起來。
農業報一版里面大概有三四個欄目,其中一個欄目是專門報導遴選城農業以及準確的氣象天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