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納氣入體像是在荒原上開辟出一條條道路,他如今準備進行的行為,就是把單行道開辟成雙行道。
這絕對不是一加一這么簡單,既要顧全納入經脈內流淌至氣海的氣,又要把從氣海中調取出來的氣在同一條經脈內原路返回,難度簡直提高了十倍不止。
心分多用是不可能的,崔遠的精神力遠遠沒有那么強大,他能分出第三用,從氣海中調取一縷,順著一條經脈緩緩的開始原路返回就已經是極限了。
凝神抽取一縷氣,在有外界的氣納入體內之后,原本不為崔遠所掌控的氣已經可以接受崔遠的統治了。
走到這一步,崔遠的目標就完成了大半,但他仍然想按照自己的辦法嘗試一下,哪怕沒成功,也好過不做嘗試。
一縷細細的氣,順著氣海來到了一條經脈通往氣海的末端。
在精神力的感知下,他像是拿著一根繩子,準備逆流而上的孩童一般,又宛如一條洄游的鮭魚,在河水沖擊下艱難的一路洄游。
第一次嘗試崔遠就失敗了,他精神力調動的那縷氣剛進入經脈就是被同化,被沖回到氣海之中變成不被他掌控的氣團。
崔遠沒有灰心,重新嘗試。
他改變了精神力,讓其將抽調的氣整個包裹起來,這次崔遠的嘗試成功了,但也僅僅沖入到經脈中,前進了沒有多遠就是重新散開被同化。
一次次的嘗試,一次次的失敗,依舊沒有打垮崔遠的信心。
在多次嘗試無果后,崔遠暫停之前的舉動,而是改變了策略。
既然每次用精神力調動的氣都被同化,那改變氣海內的氣,讓其與外界涌入的氣不為同一個性質,那樣豈不是不會再被同化?
氣是無形的,是和空氣一個性質有實際重量和存在的。
進入氣海的氣,在氣海的氣團一張一縮時,就被納入氣團之中徹底成為氣團的一部分。
崔遠很好奇氣海存在的原理,但秘籍上都沒有記載,他也無從調查起來。
分出來的精神力越來越多,納氣所用的精神力越來越小。
原本猶如江河一般納入的氣,也是逐漸減少最終變成了小溪。
而崔遠用于兼顧呼吸的精神力更是微乎其微。
若是有人在外界觀察,就會發現崔遠的呼吸越來越緩慢,每一次吸氣都長達半分鐘之久,更是一分多鐘之后才將其呼出。
絕大部分精神力已經探入到氣海中的崔遠,完全無心兼顧更多。
這也是他必須要進入莊園之后才敢嘗試的原因,這個時候別說有人靠近崔遠,就是拿刀在他脖子上劃動,他的身體都察覺不到。
宛如假死的崔遠,氣海內卻是在進行一場激烈的爭斗。
崔遠龐大的精神力,近九成都被調動了過來。
他開始按照自己的設想,開始改變氣海內氣團的性質。
好歹上過高中的崔遠知道,天地間的物質分成三種形態,分別是固態、液態與氣態。
有的可以相互轉變,有的確實極難進行轉變。
空氣屬于可以在三種形態之中轉變的存在,只不過需要進行非常復雜的方法才能轉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