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晁蓋、王進,起身送別宋江。
宋江走后,三人重新坐下,開始詳細研究救人的方案。
王進突然想起一個人,開口道:“我父親有一個徒弟,人稱鐵棒欒廷玉,武功與我不差上下。父親在世時,多次欲推薦他任軍中教頭,他卻死活不肯踏入官場一步。父親一氣之下,不肯與他往來。唉,現在想想,還是他對。”
吳用一聽“欒廷玉”這個名字,心頭一震。
內心暗道:“水滸傳書中,有寫欒廷玉是祝家莊的教頭,武藝高強,有萬夫不當之勇。若得此人,日后身邊又多一員虎將。”
激動之下,不禁脫口道:“此人武藝高強,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王進道:“學究也識得廷玉?”
吳用自知失態,忙道:“不認識,但有聽聞過此人,知其武藝高強,有萬夫不當之勇。戰場上善使一飛錘,神出鬼沒、殺人于無形。一根鐵棒,更是神勇無比,無人可敵。”
晁蓋聽后,感嘆道:“此等好漢,可惜我晁蓋無緣相識!”
王進道:“晁天王勿急,我在東京時,與欒師弟還有往來,知其在清河縣李大戶家任教頭。我三人今晚到清河縣后,可先去尋他,亦可叫他相助救人。”
“如此甚好!”
吳用聽后,高興道。
三人一直談到天黑,方才停下。
各自起身活動了想身子骨。
晁蓋把管家、護院,都叫來吩咐了一遍,叫他們不要將此事外露,以免引起官府注意。
有外人問起,就說他到外地會朋友。
末了,還特地叮囑老管家,一定要照顧好王進老母親,不能有任何的閃失。
王進也進內屋,與母親告辭,對她說要與晁蓋、吳用去探訪一個朋友,可能要幾天才能回來。
老母親知道晁蓋、吳用都是可托付之人,也不多問。
王進從母親房間出來,見晁蓋、吳用已經收拾停當,站在院子。
晁蓋換了身利索的衣裳,提了把補刀。
吳用也從晁蓋處,拿了件合身的衣裳換上,戴上秀才帽。
依舊將那銅鏈束在腰間,用外衣罩住。
王進看了眼墻邊架子上的武器,隨手拿了根哨棒。
朝二人笑了笑,說聲:“走!”
家丁早已將馬牽來。
三人上馬,將包裹掛在馬鞍上。
一揮馬鞭,策馬飛奔而去。
三人一路快馬揚鞭。
天剛見亮,便已經到了城門口。
北宋時,對城防官兵的管理,以及城門的關閉規定,都非常嚴格。
謂之: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一更關鼓閉城門;
二更上床睡夢覺;
三更半夜換日期;
四更睡當最深沉;
五更天光開城門。
百姓中亦有說:
一更人;二更鑼;三更鬼;四更賊;五更雞。
此時已過五更,城門早已開啟。
三人下馬,慢慢牽馬入城。
因非戰時,城門值崗哨兵的盤查并不嚴。
只稍微問了幾句,便放行。
吳用、晁蓋、王進入城后,在城門附近轉了一圈,并未見武大郎和武松。
晁蓋擔心宋江未把話傳到,二人可能還在鄆城縣。
吳用卻擔心是因為武松性急,提前趕來清河縣救人,連帶武大郎也跟他一起前往。
王進提出先去李大戶家,找欒廷玉后,一起去尋武大郎、武松的仇家,解救潘金蓮。
卻又擔心武大郎、武松二人,等下到了后,會找不到他們。
吳用想了想,讓晁蓋和王進先去找欒廷玉,合計如何解救潘金蓮。
自己繼續留在這里,等候武大郎和武松。
如果二人在正午前到,便一起趕去李大戶家,與他們會合,
如果二人在正午后到,或者未到,他便都直接去武大郎、武松的仇家處,眾人匯合后,伺機行動。
同時,吳用還將他從武大郎口中問來的,仇家張財主的姓名、住址,告訴二人。
也向王進問了李大戶家的地址。
晁蓋和王進便與吳用告辭,先去尋欒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