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少了,不好找人,別以為我看不出來,你是報社的,要去這些地方只有找到內線才能進到工廠里面。你們搞新聞的,還缺這點錢,就是五百,少了找不到人。”中年男人語氣堅決,將趙凡當成媒體跑新聞的記者。
“我不是記者,你不用擔心,就按你說的,什么時候能找到人。”趙凡問了一句。
“你現在交錢,我馬上聯系,需要幾天時間,費用一次付清。”中年男人說著話,掏出手機在通訊錄里面尋找著聯系人號碼。
“三天,盡快給我聯系向導。”趙凡說著話,將雇傭向導的費用交給中年男人。中年男人打了一個電話,大約過了十分鐘,一輛摩托車停在門口,一個年輕人走了進來。中年男人給趙凡介紹,這就是找好的向導。
走出勞動中介服務所,趙凡上了年輕人的摩托車,摩托車開出了小鎮。走了沒多遠,就看見一輛三輪摩托車裝著滿滿一車舊服裝從身邊開過,這是一條狹窄的鄉間公路,兩邊是一望無際的田野。趙凡坐在摩托車的后座上,感覺有些時光倒流,鄉村與城市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一個世界里面種植欲望,另一個世界里面收獲欲望。
“這附近的村民都是依靠洋垃圾生活嗎?有別的工作嗎?”趙凡問正在開摩托車的年輕人。
“家家戶戶都做舊服裝的生意,這樣來錢快,誰還愿意干別的活掙錢,等會兒看過了工廠,我帶你去村里面,都是成排的小洋樓,每一家都有汽車,日子過得舒服著呢。”年輕人說話的口氣里面充滿羨慕。
“做這種生意有幾年了?都是本地人嗎?”趙凡繼續問著,他想知道更多關于洋垃圾的秘密。
“不太清楚,我來到這里就有五年了,在工廠里面干活的都是外地人,這樣的活又臟又累,本地人自己早就不干了。有些人家很精明,就讓自己的孩子到城市里面開上一家服裝店,這樣就能產銷一條龍,掙到更多的錢。你看那些大城市的名牌專賣店,門面上氣派堂皇,其實很多服裝都是從這里面批發出去的。”年輕人說著話,將摩托車拐進就要進村的一片空地。
“你是哪里人?聽說話口音不像是外地人?”趙凡問了一句。
“河南人,以前在深圳給臺灣的一家工廠打工,后來工廠不景氣倒閉了,就和老鄉一塊兒來到這邊。這邊掙錢多,現在已經從我老家過來不少同鄉。”年輕人說著話將摩托車熄火,停在路邊。
趙凡下了摩托車,沿著路邊堆放著成排的麻袋,麻袋里面塞滿舊衣服。面前的空地上堆放著各種各樣的服裝,有幾個人正在低頭挑選著地上的衣服,將選中的舊衣服扔進身后三輪摩托車的車廂里面。成千上萬件舊衣服攤在地上,踩上去軟綿綿的,趙凡看著腳下的衣服,很多知名的品牌躍入視野,周圍的人都在忙著撿拾衣服,這就是他們的工作。他們將這些衣服以很低的價格買回去,經過洗滌加工處理以后,又變成一件件嶄新的服裝進入大都市的時裝店。趙凡忽然想起堆滿廢舊物品的垃圾場,他曾經看過一部《垃圾圍城》的紀錄片,每到卸垃圾的車開進來,無數密密麻麻的拾荒者涌上小山一般高的垃圾,瘋狂爭搶著自己的戰利品。這些來自社會底層的人為了生存,活得是那么卑微,整天蒼蠅一樣盤旋在垃圾場的上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