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官,小隊有損傷,你可以讓螳螂蟲小隊就地駐扎,它們會尋找可以食用的物質來恢復損傷和精力,或者我們可以提供生物質補給來快速回復部隊狀態。恢復速度等級依次為,1生物質補給,2其他生物或者戰死太空蟲族的尸體,3各種植物。”
“一般情況下女王們會選擇讓部隊自給自足,打掃戰場咀嚼尸體,但是部隊恢復效果很低,受損嚴重的部隊在攝入尸體后需要3到5天,植物更久,而提供生物質補給則可以讓部隊在1天內恢復狀態,生物質補給包含太空蟲族部隊需要的各種微量元素。比如螳螂蟲的爪刃在經過劇烈的戰斗后會變頓脫落,生物質中有合成爪刃的金屬元素。”
李肖山問道:“太空蟲族也需要補給?我一直以為太空蟲族部隊是打到哪里吃到哪里。”
執事說道:“是的,太空蟲族也需要補給,只是在與人類的戰斗中,大部分太空蟲族單位都是消耗品,它們往往在沖擊人類陣地時被殺死,如果沖破人類陣地,其他部隊也會從尸體中攝入生物質,因此,大部分女王不會安排周密的補給線路。“
李肖山回憶起和太空蟲族作戰時,往往是如潮水的部隊向陣地涌過來,然后死在人類的炮火下,這么大規模的部隊確實無法有效的提供補給,所以女王們就把部隊當做一次性用品。
當部隊從蟲巢出發后就再也沒有提供過補給,它們會直接涌向人類的陣地,成為炮灰。
李肖山問道:“可是這樣的話太空蟲族不就沒辦法培養基層軍官了嗎,部隊被當做消耗品,它們無法在戰場長時間生存,經驗得不到積累,我在與太空蟲族的戰斗中注意到了,只要消滅黑獸或者變形蟲這種指揮單位,其他被控制的部隊就完全失去戰斗能力,它們只會站在原地打轉,連規避火力,組織進攻這種簡單的戰術都不會。”
執事點了點頭說道:“是的,指揮官,女王認為數量才重要,不可復制的戰場經驗是不穩定的。”
“不對。”李肖山否定道:“前線部隊的經驗是可以左右局部戰爭的,失去指揮后,部隊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非常必要,這種大數量,打消耗的策略不可取,至少對于我部是不可取的,我們沒有其他太空蟲族那么多的星球,部隊數量肯定比不上,我們需要的是質量。”
執事道:“可以提高新孵化部隊的腦容量來達成這一需要,根據螳螂蟲的體型,它的腦容量可以改造到人類成年人的1.5倍,這會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作戰模式,只是指揮官,越聰明的生物越懼怕死亡,把螳螂蟲做聰明后,讓他們勇往直前的沖擊陣地的戰術可能會再也無法施展。”
李肖山思索了一會兒道:“利大于弊,還是要讓部隊有智慧,我相信100個聰明的螳螂蟲可以勝過1000只提線木偶似的螳螂蟲,做吧,以后的螳螂蟲全部要做成高智商。”
“已執行。”
接著執事調出兩個窗口,上面是兩個武器裝備,蟲族的活體武器。
執事指著第一個對李肖山講解道:“指揮官,這是太空蟲族的武器模塊,第一個是角質槍,它可以安裝到螳螂蟲的背部,角質槍的神經系統和血管會與螳螂蟲鏈接,螳螂蟲控制它就像控制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角質槍可以發射18毫米的角質子彈,它的囊里儲存著20發,射擊距離2公里,發射完后會從宿主的體內吸收能量補充彈藥,如果宿主能量不足,宿主可以選擇關閉補充彈藥,等得到生物質補給在開啟生產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