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糧食供應不上,連飯都吃不上了,哪還有力氣打仗?
這不,就只能主動投降。
這場仗打了將近三年,終于是結束了。
顧惜時這一路走來,平民百姓自發自動的為顧惜時送行跪拜這件事,很快就有人飛鴿傳書,將這件事傳到了京城。
對于這件事,人們有兩個看法。
有人的想法和平民百姓一樣,顧惜時祈福一年的時間,正好邊關的戰事終于能夠停止,這定然是顧惜時的功勞。
一定是她的誠意,感動了上天,才能夠讓這場戰爭在這么巧合的時間里結束。
但是也有一部分的人認為,不管這件事是不是顧惜時的功勞都好,顧惜時這般的高調,甚至讓百姓們跪拜為她送行,這樣不好。
如此一來,顧惜時在民間的威望豈不是要超過了皇帝?
功高震主,更別說顧惜時當年可是扶持皇帝登基的最大的功臣。
現如今這般的高調,難道她就沒有想過這么做可能會威脅到皇帝的威望嗎?
顧惜時這么做,簡直就是沒有將皇帝放在眼里。
定然是存了什么不好的心思。
兩方人馬分開來對峙,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誰也不肯讓誰,一個覺得顧惜時的功勞極高,需要好好的嘉獎,一個覺得顧惜時這般的高調,要是再有嘉獎,豈不是要反了天。
朝堂上為這件事鬧得不可開交,好好地朝堂,弄得跟菜市場為了一兩文錢吵個不停的市井潑婦一般。
闕廷嵐和皇帝都不著痕跡的嘆了一口氣,眼中滿滿的嫌棄。
平日里一個比一個能裝,不是翩翩公子,就是溫文有禮,不是心胸寬大,就是我不計較。
結果一有點什么雞毛蒜皮的事情,對陣起來那是一個寸步不讓,那架勢,要不是不允許,都準備和對方拼命了。
“闕愛卿,你來說說看,這件事該怎么處理比較好?”
皇帝看著自己的大臣都為了這件事吵了兩天了,他耳朵都快要起繭子了。
眼看皇姐回京的時間越來越近,皇帝也沒有心思和他們掰扯這些有的沒的。
直接讓闕廷嵐說這件事該怎么處理比較好。
“臣以為,這件事應當是大肆嘉獎才是。”
闕廷嵐板著臉,一本正經的開口說道。
這架勢,看起來就像是十分的公正,完全沒有半點徇私的意思。
“聽見了沒有,太傅說我們說的比較對。”
有了闕廷嵐的幫腔,其中一方人馬得意洋洋的開口說道。
“太傅你怎么能夠這么說,無雙公主的威望本身就不低,這一次的事情讓她在民間的威望就更高了,這個時候還來大肆嘉獎,你就不怕讓無雙公主生出什么心思來?”
另外一方人馬不可置信的看著闕廷嵐,似乎沒有想到闕廷嵐居然會幫著顧惜時說話。
闕廷嵐難道是忘記了兩年多前,無雙公主讓他成為了京城所有人人前人后的笑話這件事了嗎?
他難道就一點也不計較?
這世界上有人能夠大度到這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