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三位土司大人!快快請起!”領完旨后,欽差將薛、李、王三人迎起,三人緩緩站起來接過圣旨。
四周圍頓時炸開了鍋,各種聲音擠滿空氣的罅隙。龍州寧武司當地的百姓們對這一道圣旨議論紛紛。
“按道理說,咱們龍州宣撫司署設在薛土司的江油關,薛土司、李土司的官位都比王土司大人高,在龍州王土司大人只能排第三,為何皇帝偏偏要讓欽差在咱們王土司大人主政的寧武司宣讀圣旨呢?”
“就是嘛,雖說三位土司都被賜封了頭銜,為何只有王土司大人獨得賞銀啊?”
“咱們的正統皇帝才十四歲,全靠張太后垂簾聽政,張太后的心思我們這些平頭小老百姓怎么可能知道嘛!”
“你們說,會不會是薛土司和李土司惹惱了張太后,朝廷想要扶植王土司大人取而代之?”
……
嘈雜的議論聲浪在整個接官亭此起彼伏,似乎還會在龍州百姓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的茶余飯后,蔓延開來。
“肅靜!肅靜!”衙役頭子高聲呵斥道。
待全場安靜下來,薛忠義、李蕃、王璽三位土司帶領木瓜番、回回番、白草番、白馬番的頭人,畢恭畢敬地捧著精美的托盤,里面分別盛有熊膽、鹿茸、麝香、蟲草、天麻、茶葉、蜂蜜、核桃、梅餞、套棗等方物土產,面向皇帝所在的東方磕頭敬獻,虔誠膜拜。
敬拜結束后,白馬番、白草番、木瓜番、回回番的頭人,帶領各自的番民且歌且舞,共同慶祝皇帝對龍州薛忠義、李蕃、王璽三位土司的恩澤。
頭戴插有白色雄雞翎沙嘎帽的白馬番人,與周圍歡樂的人群一起,在醉人的歌聲中和聲而舞,在接官亭圍起了一個大圈圈,跳起“圓圓舞”。
男包頭、女編發、腳蹬“云云鞋”的白草番人,跳起了“沙朗舞”。男外女內,環圈而列,隨著歌舞旋移,甩手搖肩,身體俯仰,腳步騰躍,舞風樸拙粗獷。
身穿藏袍、頭戴狐皮帽、腿打裹腳、系紅色腰帶的木瓜番人,熱情豪放地載歌載舞,跳著“鍋莊”“絨阿寨”“麻支得”。
回回番男子頭戴無檐小白帽,女子則頭戴白蓋頭,興奮地在接官亭唱起了“花兒”,跳起“宴席曲舞”“湯瓶舞”。
接官亭霎時間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前來看熱鬧的百姓們興高采烈地加入其中,與白馬番、白草番、木瓜番、回回番的番民一起歡歌共舞,接官亭一帶籠罩在一片愉悅和諧的氣氛中。
沒有人看見這片歡樂海洋下的暗潮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