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璽的喪事辦完后,原本在漁溪司和寧武司邊境高坪堡大量屯兵的薛忠義,一夜之間全部撤兵。
薛忠義一開始起就不打算出兵進犯寧武司,他之所以在邊界上屯兵眾多、安營扎寨,只是為了和王璽打一場攻心之戰。他不會真正出兵侵犯寧武司,畢竟一出兵就會招致朝廷以內亂的名義平叛。薛忠義從未想過與寧武司交戰,他要的是借屯兵恐嚇王家,他要的是讓王家擔心害怕,不得安生。
薛忠義的詭計多端讓王鑒不由得心頭發憷,暗自感嘆怪不得王璽對老謀深算的薛忠義一生忌憚,不無道理。眼見薛忠義撤兵,王鑒想起王璽臨終前對辛夷說的話,不由得開始為以后作打算。剛坐上王氏土司之位的王鑒,正處于新舊土司接替的動蕩時期,他希望能夠平穩地度過這段過渡期,把寧武司各方面復雜的關系處理得井然有序,這種關鍵時期絕不能讓薛家趁機發難。為防止薛家對王家再下毒手,同時解決辛夷的終身大事達成王璽的遺愿,聯李抗薛已然成為王鑒當前唯一的選擇。
王鑒與徐公商議后,決定先說通辛夷,再直接修書給李氏土司世子李未嵐,表明王家愿意服喪滿期年后把辛夷嫁給李未嵐做妾。
面對辛夷,王鑒總感覺有些說不出口:“辛夷……有一句話,當兄長的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鑒哥哥,自古長兄如父,你講便是。”辛夷已經十有八九猜到王鑒接下來準備講些什么。
王鑒語重心長地對辛夷說:“辛夷,不是大哥說你啊,你現在年紀也不小了,不再是當初那個天真淘氣的小姑娘了,不好再東挑西選了。大哥不想看你孤苦一生,沒個人照顧。父親大人的遺愿也是希望你能早日出嫁。其實我覺著吧,李未嵐向來對你情深義重,他雖娶了胡記當鋪的二小姐為妻,但那是形勢所迫。當時李蕃一心想保持中立,他害怕他們李家會卷進我們和薛忠義之間的戰爭。現在情況不一樣了,薛忠義撤兵了,若是李未嵐愿意排除各方壓力納你為妾,你就吃點虧嫁過去吧。一來我看那個李未嵐確是真心待你,二來父親大人剛過世不久,寧武司很多錯綜復雜的關系還沒理順,此時若是沒有李家的支持,萬一薛忠義趁機發難,會讓我們措手不及,毫無還手之力。辛夷,薛忠義這個奸賊的手段你又不是沒見過,防不勝防,我們只能未雨綢繆!”
王鑒原以為辛夷會介懷以一個姬妾的身份嫁到李家,沒想到辛夷毅然決然地點點頭:“鑒哥哥,你說的辛夷都懂。只要能夠達成李家與我們王家交好的目的,不讓薛家乘虛而入擾亂寧武司的長治久安,別說是到李家做妾,哪怕去做一個小小的婢女,辛夷也心甘情愿!”
“辛夷,謝謝你……”一股酸楚涌上王鑒的鼻腔,歲月在辛夷明麗動人的臉上徒添幾分憔悴和滄桑。王鑒百感交集,有慚愧,有感激,個中滋味難以言說。
辛夷露出一抹微笑,如荒蕪中伸展出一葉新芽:“鑒哥哥,沒什么謝不謝的。每個人固守著一扇只能從內向外開啟的門,不管是用蠻力,還是用柔情,誰都無法打開他人的門。這扇門是辛夷自己打開的,這是辛夷自己的選擇。嫁到馬盤司挺好的,離娘家也近。你們以后方便的話,有空多來看看辛夷吧……”
王鑒的眼睛濕潤了,重重地點了點頭。
得到辛夷的首肯后,王鑒親筆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命人快馬加鞭送給馬盤司青溪城的李未嵐。信中除了說明辛夷愿意嫁到李家給李未嵐做妾外,王鑒還向李未嵐仔細分析當前龍州的局勢,痛斥薛忠義想對李家、王家各個擊破的彌天陰謀,若是李家繼續袖手旁觀,他日薛忠義必定會像昔日對付王家一樣,對付李家。
收到信的李未嵐五味雜陳,一方面他心里仍裝著辛夷,另一方面他又怕傷害他的發妻胡宛童。他像一個如履薄冰的人,不能左搖右擺。他必須做出選擇,否則他將會帶著辛夷和胡宛童一起跌下萬丈寒潭,死無葬身之地。
萬分糾結的李未嵐沒有將此事告知胡宛童。精明的胡宛童看出了李未嵐的異樣。趁李未嵐不在家,胡宛童從一本李未嵐時常翻閱的《唐本草》里翻出了這封信。胡宛童哭著讀完了整封信,豆大的眼淚打在信箋紙上,暈開了上面飄逸灑脫的字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