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好在今天禮拜六,不用上學。
陳序一直睡到九點鐘才起床。
牛奶+面包+雞蛋,妥妥的小康生活標準。
吃完了開始研究AI挑戰賽的資料。
這還是昨天晚上季青臨打電話提醒他時他才想想起,要不然都快忘記了。
他們小組分到的課題是文本分類與聚類。
“分類”的英文叫cssification,是利用機器學習中使用的最多的一大類算法,通常也把分類算法叫“分類器”。
這個說法其實非常形象,就是一個黑盒子,有個入口,有個出口,在入口丟進去一個“樣本”,在出口期望得到一個分類的“標簽”。
比如,一個分類器可以進行圖片內容的分類標簽,我們在“入口”丟進去一張桃谷繪里香的照片,在“出口”得到“女優”這樣一個描述標簽。
這就是一個分類器最為基本的分類工作過程。
而“聚類”英文叫Clustering,這個用專業術語來解釋有些麻煩,我們可以把它叫做“物以類聚”。
打個比方,我們在小時候被父母用看圖說話的方式來教咿呀學語的時候就有過類似的體會了,圖片上畫了一只猴子,于是我們就知道了這是一只猴子;
圖片上畫了一輛汽車,于是我們就了解了,這是一輛汽車,等等。
等我們上街或者去動物園的時候,猴子不是畫上的猴子,而且各種各樣的猴子也長得各不相同,我們會把它們當成一個一個的新事物去認識嗎?
不會。我們只會把它們統稱為猴子。
我們看汽車也一樣,大小,顏色,樣式,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它們在我們眼里是一個個新的事物嗎?
不是。它們都叫汽車。
這就叫聚類,也叫物以類聚。
現在大數據分析里面對相關技術應用比較成熟。
就這樣窩在沙發里看資料,不知不覺兩個小時過去了。
中午一個人懶得做飯,叫了外賣。
吃過了休息了半個小時,本打算繼續研究資料的,突然又覺得自己很傻。
這種課題對小白來說根本沒什么意義,又不能給它成長帶來任何好處,如果有必要的話,小白隨時可以生成幾十種具有國際先進性的分類與聚類的模型。
至于他,更沒有必要學這種東西。
就算學,短期內也只能掌握一個皮毛。
他現在需要學的是人工智能的方向性知識。
想到這里,陳序把資料一扔。
去他奶奶的,浪費時間,浪費精力。
看了看時間,才不到一點鐘。
起身走到陽臺上極目遠眺,外面雨已經停了,不過北風還呼呼的刮著。
“小白,咱倆一塊去健身房鍛煉鍛煉怎么樣?”
身后電視柜上面的白色音響呼吸燈亮了,“好啊。需要我為你尋找健身房嗎?”
“嗯!”
“在一公里范圍內,總共幫你找到23家健身房,其中有3家健身房環境、設備等綜合評分在五顆星以上,最近的一家在500米外的錦程大廈36樓,叫鼎尚運動。”
陳序迅速穿好衣服,問道:“里面有沒有教練啊?”
小白說:“有的。我認識里面兩位女教練,他們都是我的好朋友,需要我為你預約嘛。”
小白這一說,陳序才猛然想起。
它可是加了上百個微信群呢,其中就有健身群以及健身教練群。
至于它怎么混進健身教練群的,這個他就不清楚了。
總之現在整個中海市都有小白的朋友,而且很多人都把它引為知己,沒事就約它一塊出去聚會。
讓小白幫他預約了其中一個健身教練,然后便匆匆下樓去了健身房。